數說寶“藏”・70年鉅變丨13%!西藏將農牧民穩定增收作爲硬指標

新華社拉薩5月24日電 題:13%!西藏牧民穩定增收作爲硬指標

新華社記者金一清司源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全區農牧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6年保持全國增速第一,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98元,同比增長12.7%。堅持把農牧民增收13%作爲硬指標,成爲西藏自治區三農工作的一大亮點

70年來,各族羣衆團結一致,在高原上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民主改革之後,西藏廣大農奴得到了生產資料,生產熱情高漲,農牧業得到大力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65年的108元增長到1978年的174元,年均增長3.7%。

進入改革提高階段之後,到199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3元,較1978年增長3.0倍,年均增長9.8%。

1994年,在西藏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勝利召開,作出全國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將援藏工作和重大項目建設列入五年規劃統籌安排,開創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到2011年,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85元,較1993年增長5.9倍,年均增長11.4%。

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召開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議,創新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藏”等活動,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西藏自治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西藏把資金和項目向貧困人口傾斜,同時把援藏資金的80%到90%都向脫貧攻堅傾斜,做好產業支撐、政策激勵、就業優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如今,自治區62.8萬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縣全部摘帽

脫貧的背後,政策和產業相輔相成,進而帶動農牧民穩定增收。

一大早,那曲市達薩鄉村民扎西次仁開着小貨車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示範基地。“一星期來一次,每次送一百多斤犛牛奶,可以賣一千多元,這樣每年可以收入六七萬元。”扎西次仁十分開心,“有這樣的企業幫助我們農牧民,想不富都難。”

扎西次仁所在地區屬於高寒純牧業區,牧業生產是當地羣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過去,受氣候、飼料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地牧民往往只能依靠冬季賣牛羊獲取極不穩定的收入。

配備冷庫冷鏈物流,建成現代化乳製品生產線,收購周邊牧民牛奶作爲原料,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組建起100個奶源基地、3200餘戶牧民參與的全產業鏈,帶動16256人就業,收購牛奶及肥料兌現資金2044.96萬元,受益農牧民羣衆達14773人。

邊巴原本是當地牧民,2017年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殖奶牛。就近就業讓邊巴家煥發新顏,如今兩層藏式小樓已經蓋好,家裡也買上了小汽車。邊巴說:“以前放牧一年收入只有1萬多元,如今一年可以拿到5萬多元,增長了很多。”

近年來,西藏產業化發展步入快車道,以青稞、犛牛、藏豬、藏羊、奶業、蔬菜、飼草七大產業爲重點的“7+N”發展格局已經形成,並建立起以10個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基地爲主的國家重要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同時,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農畜產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除農牧產業外,文旅產業也是農牧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截至2020年,西藏農牧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鄉村旅遊就業人數達8.6萬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餘元。各級各類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產值超過60億元,年均增長率15%;扶持傳統文化的市場化開發,唐卡塑像等傳統手工藝品供需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