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各領域都彰顯出強大動能,成爲推動各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我國紅色資源星羅棋佈、紅色文化厚重博大、紅色精神豐富深刻,紅色旅遊也已成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革命老區在發展紅色旅遊過程中也面臨資源分佈不均、文物保護不夠、產品供給不準、消費模式不多等問題,推動數字技術與旅遊產業融合,將成爲革命老區突破紅色旅遊發展瓶頸、破解難點堵點的關鍵一招。
開展數字保護,讓紅色文物“活”起來。全方位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紅色文物保護數字化工程,通過運用無損檢測、圖像採集、三維掃描等數字技術彌補傳統保護手段的不足,給革命舊址、戰鬥遺址、名人故居、文獻資料、紀念物品等紅色文物精準畫像,系統保存文字、圖片、影像、語音等資料,推動信息高清數據採集,建立紅色文物數據庫和開放共享平臺,爲革命老區紅色旅遊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進行數據分析,讓產品供給“準”起來。旅遊信息化數字化可提升革命老區有限資源使用效率,實現社會經濟價值最大化。通過建立紅色旅遊大數據智慧分析平臺,對運營情況、遊客結構、消費走勢、熱門產品、接待能力等進行分析研判,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將碎片零散的信息體系化可視化,精準識別遊客偏好,及時把握市場變化,提升產品供給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旅遊消費需求增長。
加強雲端宣傳,讓旅遊消費“熱”起來。我國紅色旅遊市場消費需求潛力巨大,但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實地參觀學習受限。要創新拓寬紅色旅遊宣傳渠道,加大線上宣傳力度,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衆號、微博、短視頻等線上平臺,將歷史事件、革命精神、先進事蹟、紅色故事、精品路線等數據化,全景式立體式展示紅色資源,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實現網絡人氣與實地客源的融合轉換。
創新遊覽模式,讓教育效果“實”起來。革命老區要豐富創新紅色旅遊模式,整合區域內紅色資源,一體化推進展覽館、紀念館、陳列館的網絡展出平臺建設,擴展紅色文化影響力。應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3D影像、投影沙盤等技術,全方位立體式重現革命歷史,展示精神風範,創造沉浸式學習氛圍。促進紅色旅遊與生態、演藝、影視、動漫等產業深度融合,增強學習新鮮感、趣味性,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
打造智慧城市,讓革命老區“富”起來。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強城市技術場景應用,實現“一部手機遊景區”,拉近遊客與城市及紅色文化的距離。讓管理服務智能化,建立全域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和應急指揮管理平臺,及時準確動態掌握客流、交通、治安、氣象等信息,提高預警能力;讓旅遊產品推廣網絡化,網絡平臺“下鄉”,特色產品“上線”,推廣農產品、民宿和農家樂,拓寬增收致富渠道,讓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跑出加速度。(作者劉 晶 系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