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全球購」增加 環時:中國向消費大國邁進

▲雙11過後,物流大戰才正式開始。(圖/中新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2018年的雙11共有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9萬個海外品牌共同參與,正成爲大陸消費者與全球商家共同的節日。且商務部發布的《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統計調查分析報告》指出,大陸對進口商品的消費,消費總額達三成以上的消費者,佔全部調查對像比例超過20%;可見雙11正邁向「全球購」時代,消費者不再拘泥於國內產品,也預示着大陸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升級

天貓雙11全天交易額達到2135億再創新高。(圖/阿里足跡

雙11今年締造總成交額2135億(人民幣,下同)的成績,雙11邁入第十年,大陸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的數據顯示,消費者購買力仍然強勁。阿里天貓平臺,今年交易額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2017年,只花2分05秒就破百億元,比去年短了近1分鐘,1小時47分26秒破千億元,比去年快7個多小時,8小時後成交總額就超越2016年雙11成交總額1207億,最後的成績是2135億,創下全新紀錄

不僅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網易考拉等都在創造着歷史,《上海周到》指出,雙11在某種意義上,成爲大陸經濟、甚至全球經濟的「晴雨表」,也可看作是全球經濟的一次「摸底測試」 ,甚至是商業「新契機入口」的入口。

.

網購消費大宗「服飾鞋包」類別正逐漸下降。(圖/記者李忠憲攝)

隨着交易額持續創紀錄,消費內容從2013年開始出現變化,阿里十年雙11數據顯示,原本作爲消費大宗的「服飾鞋包」正呈下降趨勢,3C數碼家裝家飾美容護理等開始增長。且從商務部發布的《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統計調查分析報告》可發現,消費者中,「進口商品」佔消費總額比重達3成以上的人,超過全部調查對像20%。大陸消費模式正逐漸走向「全球購」。

購物節過後,物流業者的挑戰才正式開始。(圖/CFP)

雙11過後,《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雙11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包括製造業發展網路、交通、物流的改進,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動。

目前,大陸電商經濟規模已達27萬億元人民幣,新一代的消費羣體,既是網絡經濟的創造者,也是參與者,是生產方、賣方,也是買方。例如快遞小哥在加速網購運轉的同時,自己也成爲一個新的消費羣體。

馬雲今年是最後一次以「董事長身分參與雙11盛會。(圖/中新社)

「中外輿論都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的進口因素,這主要是因爲,一個經濟強國不僅是一個生產強國,同樣也應當是一個消費強國。」社評指出,「中國是全球製造業門類齊全的生產大國,已牢牢豎立起經濟強國中的第一個支柱;現在中國需要建設的是第二個支柱,也就是消費支柱。」

中美貿易戰中,越來越多人發現,美方之所以敢於蠻橫要價,相當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爲「它的購買實力較強」,且是「大陸製造」的最大買主。美國人買什麼、不買什麼,對某種商品買的多、買的少,不僅對全球經濟來說舉足輕重,更對全球政治、外交產生重要影響。

▲阿里巴巴貨運。(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隨着大陸消費能力提升,將增加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全世界貿易格局,「會因此而趨向於多極化」,中美關係也會隨之改變。社評指出,「美國得益於中國的消費而增加更多就業,並獲取更多收益,中國會由於貿易的平衡而具有更多的塑造中美關係的能力。」

全球經濟及大陸產業結構將從「世界消費者需要什麼,中國就生產什麼」,轉變爲「中國消費者購買什麼,世界就會生產什麼」,這樣的轉變預示着「中國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