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之鄉卻地層下陷嚴重 雲林縣府規畫引北港溪灌溉農田

大埤鄉缺乏灌溉渠道,農民靠雨水及地下水種稻,5年來氣候乾旱,農民只能抽水種植。(周麗蘭攝)

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之處原本在高鐵沿線鄉鎮,近5年來遠處的大埤鄉下陷程度卻後來居上,該鄉地處低窪且有河川流經,不應地層下陷,雲林縣府研判是全鄉無灌溉渠道,又是全臺種稻面積最廣鄉鎮,這4年來乾旱缺水,農民抽地下水維持耕作所致。縣長張麗善表示,已指示規畫抽北港溪到高灘地蓄水,一併解決農民灌溉及地層下陷問題。

縣府水利處指出,高鐵沿線的元長鄉、虎尾鄉、土庫鎮的下陷程度與前一年差不多,深度約7公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趨於穩定。大埤鄉10年前並無地層下陷,這5年下陷明顯、面積變大,仍在惡化中。

水利處表示,大埤鄉種稻面積廣,北鎮村、西鎮村、怡然村、舊莊村是非重劃區,長久以來缺乏地面水的灌溉渠道,2022年發生百年大旱、2023年是200年大旱,全鄉種稻面積不變,抽水規模加劇。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解決之道是增供地面水、減抽地下水,實際在耕作的農田就該要有灌溉水路,強烈建議農田水利署把最全臺缺水的、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大埤鄉變成灌區示範點,這是全臺重中之重。

縣長張麗善表示,大埤鄉地勢低窪,鄉內至少有5條河川、區域排水系統通過,每逢豪大雨就易淹水,平時卻無灌溉渠道,農民看得到水但用不到,只擁有水患災害,對該鄉民衆實在不公平。

張麗善說,她責成水利處解決大埤鄉灌溉問題,抽北港溪水到滯洪池讓農民引水,若中央有更好規畫縣府樂見其成。大埤鄉民維持種稻,就應建設地區域灌溉渠道,才能解決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處表示,大埤鄉西鎮村、怡然村民爲解決缺水問題,已有些農民自行從北港溪抽水蓄水,共同分攤電費,縣府規畫自北港溪抽水是最佳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