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需求回溫 臺泥預期第二季可維持年增正成長

臺泥董事長安平。(圖/臺泥提供)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臺泥今日舉行109年第一季法說會,對於今年第二季展望,臺泥預期,第二季業績表現與去年相較可望正成長,但對於全年營運表現,則因第一季衰退明顯,仍持保守看待。

臺泥2019全年合併營收新臺幣1228億元,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稅後淨利242億元、成長14.3%,EPS 4.43元,董事會通過今年將配發2.5元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

臺泥總經理李鍾培指出,今年第一季因疫情關係,大陸市場銷售量衰退27%、營業收入減少28%,但值得欣慰的是,毛利率維持不錯成長,因水泥售價相較去年同期所差有限,但煤價原料價格明顯下降,因此對於毛利有很重要幫助。

另外,臺灣市場的水泥、混凝土需求量變好,水泥銷量第一季成長10.38%、混凝土第一季成長16.1%,臺灣的水泥毛利率Q1成長15.3%,是2019年Q1以來最好一次的紀錄

但李鍾培認爲,第一季數字參考價值不大,因有農曆年旺季、補存貨效應等因素,而市場實際影響是從3月下旬、歐洲疫情爆發開始,因此重要是第二、三季表現。

臺泥副總黃健強指出,今年天氣情況好一點,估計第二季發貨量會比去年好;不過因爲第一季銷量衰退比較大,加上去年基期很高,全年有沒有辦法達去年水準還是要觀察,但也預估不會與去年差距太遠。

▲ 臺泥、國際中橡聯合法說會。(圖/臺泥提供)

根據歷史經驗,在2003年SARS、2008金融風暴兩大時期,到危機爆發的中後期,水泥銷售就開始大幅增加。李鍾培指出,事實上,大陸水泥市場到3月就開始恢復,到4月也已慢慢追上去年同期。大陸政府2019年底公佈總投資超過4兆人民幣基礎建設計劃,面對疫情緩和後的內需市場,也準備更多利多方案幫助市場恢復正常運作。這些政策使大陸當地水泥市場於4月初的發貨接近去年同期的水準。

國際化進度部分,2016~2019產能乘持股比增加66.78%,在2017年推動私有化、2018投資土耳其(增加1950萬噸產能)、2019年葡萄牙私有化(增加760萬噸產能),除了大陸市場,臺泥已經走入國際市場,也預期成效會慢慢展現。

除了國際化,發展多元化事業也是臺泥的目標之一。臺泥持續發展環保事業,2017~2019年臺灣及中國大陸的廢棄物處理量均成長超過15%。臺泥花蓮和平廠—臺泥DAKA開放生態循環工廠也在今年取得經濟部觀光工廠認證,成爲全臺第一個取得觀光認證的大型工業工廠,讓工廠也可以是傳遞知識的教室,是社區聚落生活的一部分。

臺泥2019年底參與承諾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 SBT),預計2025年總排碳量要較基準年2016年降低10.8%。相較於科技業或金融業傳產製造業要達成減碳目標格外困難,全世界目前僅有歐洲海德堡Heidelberg Cement、拉法基LafargeHolcim及印度Shree Cement三家水泥廠,通過科學減碳目標,臺泥爲東亞及臺灣第一家參與此項國際減碳行動的水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