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紅利落實落細 縣域消費“火”起來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車柯蒙縣域,一頭連着城鎮,一頭連着鄉村。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是拉動內需、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瞭解到,爲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流通暢通和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全國稅務系統通過落實稅費優惠、強化便民服務等手段,積極助力企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改造升級縣城商業設施。稅務系統辦實事、開新局,拉動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勾畫出多彩的縣域消費新圖景

稅收紅利助力農村消費升級

商品琳琅滿目,環境優雅舒心的購物場景不是隻出現於大城市的商超裡。如今,現代化的購物消費模式正悄然融入農村居民的生活裡。

“我們在常熟市共有150多家門店,其中有賣場、超市60多家,基本覆蓋市內所有村鎮。”江蘇省一家連鎖超市的財務總監吳惠江表示。針對這樣的重點商業企業,常熟市稅務部門專門組建“益服務”服務團隊,定期對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及時開展稅務風險提醒,幫助企業及時充分享受稅費優惠政策

“去年受疫情衝擊,企業遭遇經營困難,稅務部門主動聯繫並幫助我們減免了各項稅費869萬元。”吳惠江表示,收到減稅“紅包”後,企業先後聯合5家合作單位建成大型冷鏈配送中心,實現對鮮活農產品冷藏保鮮加工、檢測、配送一條龍服務,輻射附近農田超5萬畝,受益農戶2萬多戶。

隨着層次多樣、效應漸顯的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相繼落地,更多政策利好正在惠及廣大鄉村。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隨着農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農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20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5.3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26.1%,增速連續8年快於城鎮

稅費優惠助貧困村變身“旅遊村”

近年來,依靠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廈門市軍營村不僅脫貧摘帽,還一躍成爲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以前我們村就是個光禿禿的偏遠山村,現在可是聞名十里八鄉的紅色旅遊打卡地,每年接待遊客上萬人。”說到這些,廈門軍營紅鄉村開發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紅梅很自豪。

提起發展背後的稅務力量,王紅梅告訴記者:“稅費優惠政策不僅有效激勵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疫情期間還進一步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各項支農惠農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並延續實施,讓企業發展信心更足。”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鼓勵企業開發適合農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支持鄉村民宿、休閒農業等發展,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稅收政策“春風”。在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興盛鎮,優質的旅遊資源對促進當地城鄉融合發展、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有好政策,稅務部門有好服務,像我這種小規模的度假村,一年減免稅款就有40多萬元,基本沒有什麼稅費負擔,稅務人員也經常上門提供輔導,助力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經濟。”興盛鎮一家度假村經理許飛表示,稅務部門的支持和服務爲鄉村旅遊良性發展添力,帶動的是區域內農民的脫貧致富,推動的是整個鄉村的蛻變振興。

農莊特色餐飲、民宿等鄉村旅遊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全國各地的鄉村旅遊業呈現出你追我趕、爭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銀稅互動”助農戶打開“增收門”

在烏魯木齊的一家食品公司車間裡,從田間地頭剛剛收購上來的特色農產品經過現代工藝加工,變成了包裝精美、口味獨特的“網紅零食”。

“2018年起,我們憑藉良好的納稅信用累計獲得銀稅貸款150萬元,有效緩解了購貨旺季的資金週轉難題。”該公司財務總監楊呈軍算了一筆賬,除受益於“銀稅互動”外,2019年以來企業還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累計減免企業所得稅37萬元。

近年來,伴隨着網絡零售、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城鄉市場加速互動,鄉村產業呈特色化發展,爲當地農戶打開了一扇“增收門”。

在廣東省,從事竹藤草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家工藝製品公司的負責人李鴻安表示,無紙化申報讓出口退稅“一次都不用跑”,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收到出口退稅370萬餘元,極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還帶動了百餘農戶就業,農戶月收入從以前的幾千元增加到現在的過萬元。

青島市,爲更好配合強農惠農舉措的實施,稅務部門建立了多所農民稅校。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局長王文禮表示,農民稅校以稅收政策輔導、解答爲辦學重點,持續跟蹤涉農稅費優惠政策執行情況,利用稅收大數據開展政策落實效應分析,“點對點”精準解讀涉農稅費政策,爲涉農企業發展提供實打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