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調結構促改革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調結構改革

福林

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中國成爲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這既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突出成就,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優勢。近年來,隨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快,消費規模快速擴張,我國開始進入消費新時代。適應發展趨勢,全面促進消費、釋放消費結構升級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不僅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而且是塑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不僅將形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將在內外市場聯通中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

我國進入消費新時代

我國進入消費新時代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城鄉居民對教育醫療、養老、文化、信息、旅遊等服務型消費需求全面快速提升,這不僅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2013年至2019年,我國人均服務型消費年均增長11.1%,高於同期人均消費支出整體增速3個百分點左右;服務型消費佔消費支出的比重由39.7%上升至45.9%。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我國服務型消費佔比有所下降。但綜合各方情況看,疫情不會改變服務型消費中長期增長的態勢。比如,2020年,我國“互聯網+問診”、健康大數據與雲計算等加速了醫療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佔比將由2019年的45.9%提升到52%左右,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

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變革

服務型消費的全面快速增長,不僅將促進消費規模的快速擴大,而且將拓展投資空間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1%,兩年平均增長4.0%;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377.9億元,同比增長51.5%,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近八成。其中,電信、教育、醫療健康等與服務型消費相關領域的投資均有明顯增長。

消費結構升級助推現代服務業發展。一方面,我國進入工業化後期,服務業加快發展是一個大趨勢,由此帶動服務型消費潛力較快釋放;另一方面,居民服務型消費需求全面較快增長,又倒逼服務業發展進程。2013年至202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46.9%提升至54.5%,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特別是疫情衝擊下,線上消費帶動相關服務業數字轉型態勢進一步明顯。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0.7%和15.7%,增速分別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9.1個和14.1個百分點。

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當前,我國消費者不僅願意購買高品質的綠色產品,同時也關注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節能家電、節水器具、有機產品、綠色建材等產品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國公衆綠色消費現狀調查研究報告(2019版)》顯示,綠色消費的概念在公衆日常消費理念中越來越普及,83.3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綠色消費行爲。新能源汽車消費成爲綠色消費的亮點之一。未來,我國居民綠色消費潛力的快速釋放,將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及生態環保技術產業化發展提供重要動力,併爲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打下重要基礎。

消費結構升級助力科技創新進程

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爲科技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市場。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同時,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電子商務、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軟件服務、共享經濟、健康科技、大數據、教育科技、傳媒娛樂、生物科技成爲我國“獨角獸”企業分佈最爲廣泛的幾大領域。究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創新應用大市場。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從潛力看,消費結構升級仍蘊藏着巨大創新應用空間。比如,2020年我國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爲40.7%,生活性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明顯偏低,僅爲20%左右。估計到2025年,我國智慧醫療行業投資規模將達到2100億元左右,車聯網行業規模將接近萬億元。更重要的是,預計2023年以後,5G技術將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我國超大規模的數字技術應用大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服務型消費大市場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交匯融合,不僅將爲我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重要條件,也將明顯提升我國對全球創新要素的吸引力,以此增強我國中長期創新發展能力。

消費結構升級形成經濟增長重要動力

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突出,是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重要特徵。從實際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不僅是大國經濟的一般特徵,更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實際體現。2014年至2019年,消費連續6年成爲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於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爲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從潛力看,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空間。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57.8%。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充分發揮,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70%左右。也就是說,未來5年至10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10至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這一潛力的釋放將支撐我國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

同時,擁有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最具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我國消費市場的擴大和開放,有利於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市場機遇,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也有利於中國爲世界提供更多優質消費品。預計未來10年,我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在更多商品與服務領域成爲全球最大進口國;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保持在25%至30%左右,仍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並在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進程與世界經貿格局調整中產生積極影響。

深化改革 加快完善供給體系

形成14億人消費潛力釋放、消費結構升級的長效機制,涉及經濟領域重大關係的再平衡,涉及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一方面,要以制度型開放推進服務業市場化改革,實質性打破服務業領域的市場壟斷與行政壟斷,強化服務業領域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加快推進服務業領域的規則、規制、標準等與國際對接融合,降低服務貿易邊境內壁壘,以此形成與消費結構升級相適應的供給體系。另一方面,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的進程中,要重視需求側管理。要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爲重點調整利益關係,力爭在10至15年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羣體倍增。要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並明顯優化服務型消費環境。要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一,破解城鄉土地、人員等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釋放農村消費大市場潛力。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