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穿了,我們其實也沒那麼討厭銀行──誰纔是Fintech新創革命的主要玩家?

▲如今Fintech的定義越來越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立馬度,MP/《經理人月刊百大經理人獲獎者臺灣十大國際品牌物聯網公司協理。Kathy Chang/《Girls in Tech Taiwan》「40 Under 40 Women in Tech」獲獎者,曾任職於東南亞電商的新加坡總部,目前在歐洲數位金融

我們其實也不討厭銀行

如今Fintech的定義這麼廣,有這麼多類型,雖說,Fintech就是運用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但它充其量就只是個「工具」。怎樣類型的Fintech能有機會有朝一日取代銀行?

先說近幾年常聽到的LINE Pay、Apple Pay、Android Pay、臺灣Pay等,名稱看起來都是「XXX Pay」,但本質上卻有相當大的差異。以Apple Pay而言,它們其實是藉由科技,讓銀行(信用卡)的付款變得更便利。與其說是銀行的競爭對手,不如說是一個銀行衡量決定要不要加入的新支付通路、讓發行的信用卡有更多被使用的機會。而Apple的最主要目的,也是提供手機使用者的更好的用戶體驗,以賣更多的手機。LINE Pay並沒有手機可以賣,所以想當然爾,經營的目的必然跟Apply Pay有本質上的差異。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探討這些Pay的差異,本文想要討論的是,若往後看五到十年,什麼是Fintech能夠翻轉數位金融的最關鍵營運核心?

數位金融革命的主要玩家,其實是「能夠吸引錢Parking的那些Fintech」。

什麼是Parking?

銀行成立的最初,最簡單的吸引錢Parking的方式,就是提供存款、支付利息,吸引客戶把錢parking在銀行。

而隨着「環境」與「科技」的夾擊,產生不同的需求,而各式各樣的Fintech順勢而起,供給各式各樣讓錢Parking的理由

▲各家的Parking。(圖/作者立馬度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世界前10大Fintech獨角獸,服務內容不出以上這些範籌

他們最大的共同特質就是:有大量的金錢願意Parking。

或許大家不覺得自己的錢在「Parking」,覺得只是自己的錢被Fintech「經手」的概念,去去就走。

但對這些Fintech來說,使用者這些因爲他們的服務而進進出出的錢,形成一個不斷成長的「動態平衡」──除了滋生的利息歸這些Finteh所有之外,經手過就能套利,不論是在手續費、匯兌上,都有獲利的空間

Parking的下一步:讓錢停留更久、創造更多使用情境給你、從中再繼續獲利

當Fintech的服務類型是吸引錢的Parking爲主要目標之後,Fintech也會思考如何讓錢「停留得更久」。

因爲當錢停留更久,就能創造更多使用情境,再繼續獲利,形成正循環。

但取得初步成功Fintech,該如何採取行動以延伸Parking帶來的獲利呢?

答案是,當起「類銀行」。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申請銀行執照,提供一些銀行才能從事的服務。例如歐洲金融獨角獸Revolut,是個「Global Money APP」,由外幣匯兌服務起家,目前已有3百萬用戶。Revolut目前正等待銀行執照核可,準備擴展服務,提供使用者在APP中申請小額信貸與投資交易。

但是由於申請銀行執照耗時費力,資本及法規要求高,因此許多Fintech退而求其次,選擇繼續只用門檻較低的E-money執照,但藉由Partnership的方式,擴展服務的內容。例如TransferWise選擇與有執照的德國Wirecard合作,發行萬事達無國界金融卡。

更深入一點的說,因爲E-money執照,如今你經由TransferWise匯入英國的錢,已經可以停留在TransferWise的帳戶中,不用非得在傳統銀行如Barclays、Lloyds等特別開戶了。

加上有金融卡可以做日常生活的支付,所以就算TransferWise的帳戶不支付利息,也不受存款保險的保障,但對許多短期工作者或學生來說, TransferWise已經可以是他們的「銀行」了。

除此之外,Fintech業者還有其他可以讓錢Parking的理由嗎?

總地來說,我們可能會覺得,能夠讓錢Parking的理由,Fintech應該都想過、也在做了。甚至電商也看到讓錢Parking的好處,開始提供各式電子錢包的服務。

但就當我們覺得已經沒有更好的理由讓錢Parking時,因爲「環境」與「技術」的夾擊,新的Parking模式其實不斷產生,好的理由不斷生成,讓消費者有理由把錢從銀行轉出去。

例如最初因爲保加利亞與德國存在高達4%利息差,而做出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讓德國人可以輕鬆存款至保加利亞的Raisin,如今已是歐洲最大的「跨國存款平臺」,經手的存款金額超過60億歐元。目前也成爲某些負利率歐洲國家退休人民,想做一些低風險投資(至少是正利率吧)把錢parking的平臺。

或是PENTA──專注只服務「中小企業(SME)」與「新創公司(Startup)」的「利基型數位銀行」──雖然說是銀行,竟也不急着做最賺錢的貸款業務,反而一切以客戶需求爲主,把Feature Roadmap公開放在Trello上讓使用者投票,表達他們最想要的銀行功能。同時也解決新創客戶事業剛起頭、沒CFO、沒時間與人力跟傳統銀行慢慢紙本傳情的這些痛點

環境與技術不斷更迭,只要Fintech針對的角色跟使用的情境限定能夠明確:「我針對的使用者是誰 」,「在什麼情境底下」 ,能夠「讓他們把錢放在我這邊做Parking」──數位金融的世界持續都還有新興玩家加入的空間。

對新興Fintech來說,有時候限定的範疇太小,要做的事情太過「Niche」,動態平衡長不大,容易馬上遇到瓶頸

而對銀行來說,現在有着最齊全服務項目,但若每項都在使用者體驗上差Fintech一些,就可能逐漸失去一些讓錢Parking的理由。

最極端的情況,是未來的投資、支付、轉帳、匯兌這些有獲利空間的服務,都出現比銀行更好的選擇,於是銀行淪爲所謂的「Lazy money」停留的地方

在未來,所謂的「銀行」,比的不是服務項目的齊全。

在未來,只要錢願意Parking的地方,就是銀行。

熱門推薦》►「大限」是攤牌幌子 貿易協定90天根本談不完►貿易戰、油價、Fed──全球財經三大變數►Fed再度升息 喜憂參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立馬度」網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