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吃力「失聲」了嗎? 12種壞習慣會讓聲帶受傷

錯誤用聲習慣,會讓聲音越來越沙啞。(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用聲習慣很重要,掌握不好容易造成聲帶受傷!中部一名擔任幼教老師的張小姐聲音越來越沙啞,說話感覺吃力講話講到最後甚至發不出聲音,影響教學品質。經過語言治療後,調整說話習慣並學習聲音保健方式,終於有所改善。語言治療師也舉出12種容易讓聲帶受傷、說話沙啞的不良習慣建議民衆應當避免。衛福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宛臻指出12種習慣容易造成聲帶受傷、說話沙啞的不良習慣:1.說話時間過長,用聲過度。2.說話速度過快,沒有換氣。3.說話壓低聲調。4.說話食口型動作太小。5.說話時常常轉頭或頭部前傾造成頸部肌肉緊繃。6.有喝茶、喝咖啡、抽菸及喝酒習慣。7.常做清喉嚨、咳嗽動作。8.喜歡吃辣、炸的食物。9.水分攝取不足。10.生病感冒、喉嚨痛時仍持續說話,沒有適當的休息禁聲。11.常用喉頭音說話。12.兒童大吼大叫或長時間啼哭。

▲▼辛辣食物吃太多、抽菸都會間接造成聲帶受傷。(示意圖/記者遊琁如、李鍾泉攝)

該如何發現自己的聲音異常?林語言治療師表示,通常自己對自己聲音最瞭解,一旦發現說話的音質變得和以往不同,且有越來越糟的狀況;能夠使用聲音說話的時間耐受性變短;說話音調高低音範圍變窄;說話音量範圍變窄且無法小聲說話;常在說話時覺得喉嚨緊縮卡住,有以上情況可能就是聲帶生病了。林語言治療師建議,平時多補充水分保持聲帶溼潤;減少清喉嚨或用力咳嗽次數;勿濫用聲帶;平時可進行頭頸部肩部胸部的肌肉放鬆動作;學習腹式呼吸;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給聲帶休息的時間。說話是最簡單輕鬆的活動,但往往不注意的情況下傷害聲帶,只要保持保健原則人人都能保有清晰的說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