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十四五”期間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申佳平)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爲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提高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疾病防控制局近日共同編制《“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到,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 100 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更加註重早期預防和醫防協同,更加註重優質擴容和深度下沉,更加註重質量提升和均衡佈局,更加註重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集中力量解決一批全國性、跨區域的大事、急事難事。”《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體系完整、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顯著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廣大人民羣衆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按照《方案》,在“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方面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推動地方加強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健全以疾控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爲骨幹、綜合性醫療機構爲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方面,《方案》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支持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加快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覆蓋範圍,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更好滿足羣衆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將中醫醫院統籌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建設項目。

同時,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加快未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範圍的市、縣級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 100 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方案》提出推動“重點人羣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要求地方政府要聚焦重點人羣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並加快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能力。

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建設 30 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建設 35 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方案》還提出“建設 50 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遴選 130 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分層級規劃佈局建設一批名醫堂”等目標。

《方案》指出,“十四五”時期,從需求側看,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突發急性傳染病傳播速度快、波及範圍廣、影響和危害大,慢性病負擔日益沉重且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職業健康、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速,人民羣衆健康需求和品質要求持續快速增長。

供給側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公共衛生體系亟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強,醫防協同不充分,平急結合不緊密;二是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配置不均衡,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層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羣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康復護理、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職業病防治等短板明顯;四是中醫藥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特色優勢發揮還不充分,中西醫互補協作格局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