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非遺展現“新中式生活”

5月12日,第五屆鄂湘贛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湖北美術館開幕。活動現場遺傳承人展現湖南懷化的侗錦織造技藝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5月12日上午,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四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第五屆鄂湘贛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湖北美術館開幕。本屆聯展以“融合·發展·共享”爲主題,彙集了四省的52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1000餘件非遺產品,100餘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

湖北省文旅負責人介紹,根據2012年簽署的相關協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決定每兩年定期舉辦一次非遺聯展,已先後在武漢、南昌、長沙、宣城成功舉辦四屆。

此次四省非遺聯展共精選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湘繡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徽墨製作技藝等52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1000餘件非遺產品進行展示。首創“新中式生活場景特展”,將湖北的漆藝生活、湖南的木雕、江西的客家服飾、安徽的文房四寶等非遺項目融入生活場景,爲觀衆帶來沉浸式非遺體驗。首次推介非遺研學旅遊線路,湖北精選了武當山、襄陽、恩施、宜昌、荊州等5條非遺研學旅遊線路,與湖南的桑植民歌非遺研學實踐、江西的非遺旅遊地圖、安徽的宣紙宣筆非遺研學之旅共同奏響文旅融合交響曲。

長江日報記者在湖北展區看到,漢繡技藝、湖北傳統艾香製作技藝、葉開泰傳統中藥製劑方法、熊銀匠手工銀器製作工藝、五峰竹編工藝、通山木雕工藝、棗陽粗布工藝,都有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製作技藝。湖南寶慶瓷刻、安徽徽州竹雕、江西婺源紙傘製作等非遺展位前也圍滿了參觀者。

湖北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說,非遺有十大門類,本屆聯展挑選的是其中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大門類的項目,這些項目都與人民羣衆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本屆聯展最熱的展位有湖北大冶刺繡項目打造的婚嫁系列生活場景展位、熊銀匠手工銀器製作技藝展位。此外,葉開泰傳統中藥製作技藝,古琴、漆藝、茶生活場景,漢繡,湘南木雕生活場景,益陽小鬱竹藝,長沙糉葉編,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徽墨製作技藝,宣筆製作技藝等都受到觀衆熱捧。

這位負責人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山水相依,地域相近,人緣相親,文脈相連,文化底色相同,又各有鮮明特色,在長江文明發展進程中一直髮揮着樞紐作用。長江文明要繼續她的輝煌,處於樞紐的鄂湘贛皖激活固有的潛力、創造新的活力是必然的選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這種潛力和活力中最深層的因素。四省非遺聯展,通過交流合作,實現四省非遺的融合、發展、共享,進而建立和鞏固了四省民衆的情感紐帶,增加彼此的文化認同感,增強經濟合作的信任感服務區域合作的戰略目標。

鄂湘贛皖歷史文化厚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集,是長江經濟帶中游重要省份。四省不僅各自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在推動非遺系統性、整體性保護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和共同的責任。2012年,四省共同簽署《加快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文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決定從2013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屆四省非遺聯展。8年來,四省非遺聯展已舉辦四屆,先後有500多個項目、600多位傳承人、2萬餘件展品參加聯展,惠及觀衆30餘萬人次。

四省非遺聯展已成爲全國非遺展覽與傳播的亮麗品牌、非遺保護與研究的重要平臺、對外交流與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文旅融合與產業發展的有力推手。今年,第五屆鄂湘贛皖非遺聯展由湖北再次接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力爭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爲推動中部高質量發展貢獻非遺力量。

據悉,本屆聯展首次開展“非遺市集”活動,精選84個非遺項目、近萬件貼近民衆日常生活的非遺產品來到百姓身邊,讓廣大市民在感受非遺的同時還能夠享用非遺產品。“非遺市集”5月12日在繁華的楚河漢街開市,推出湖北麻糖米酒、湖南永豐辣醬、江西景德鎮瓷器、安徽筆墨紙硯等84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實現“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

本屆聯展持續到5月18日,通過展覽、雲上直播、百名兒童畫非遺、百名小主播現場非遺大直播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形式,讓觀衆既可以欣賞到精美的非遺作品,零距離體驗非遺傳承人的現場製作技藝,又可以將喜歡的非遺產品買回家,更能足不出戶線上雲逛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