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聯盟與一國兩制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大陸一年一度的人大與政協會議結束,決定了今後的新課題:GDP成長率定爲6.5%;通過第14個五年規畫和2035年遠景目標規畫。它是以建成小康社會標的,並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換言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終於擺脫了「以外貿外匯」、「幫外國人打工」的舊思維,走進了「藉內需經濟去殖民化」的新紀元

但是仍然有許多人耽溺在「從臺北看天下」的格局中,未查覺從2020年的「精準扶貧」到未來的「小康之治」,民生主義理想與實踐還有這麼長的路要走!而且他們絲毫未警覺2035年規畫對兩岸統一的關鍵意義。時不我予!是臺灣人爲自己的權益及早做規畫的時候了。

但是,唯有「從世界看中國」,拋開殖民主義的舊思維,才能拉開格局,提升兩岸統合的視野。而其中具體的參考案例之一,是一百多年來芬蘭人在東西列強包挾下,始終努力不懈、堅持自我,維持尊嚴、縱橫捭闔的成功經驗;這也就是「芬蘭化」的智慧

芬蘭原本瑞典殖民地,19世紀後轉歸爲俄羅斯帝國藩屬。1918年10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人推翻舊制,芬蘭趁機獨立!但紅軍主導的赤色革命馬上席捲芬蘭南部,並進佔首都赫爾辛基。而曾擔任俄國中將白衛軍統帥馬達漢(他是少數民族瑞典裔)卻成功剿滅叛軍,結束內戰肇建共和

但在芬蘭西南角,以瑞典裔爲主的歐蘭羣島(Aland Islands)民衆卻尋求迴歸瑞典,並脫離芬蘭。1921年國際聯盟裁定歐蘭羣島必須留在芬蘭,維持中立,併成爲非軍事區;以避免新成立的蘇聯疑慮,再度掀起另一場大國(俄羅斯、瑞典、英國)戰爭。於是,百年來歐蘭羣島一直維持高度自治與和平穩定,並得參加北歐理事會等國際組織。政治學界將此種特殊的制度定名爲「單一制之下聯邦化的建制」(Federacy),以便與「國協」、「聯邦」和「邦聯體制作一區隔

我在1995年提出上述經驗後,構建了「四重聯盟的兩岸統合模式」;也就是自外而內分爲四層:第一層是「單一制之下的聯邦化建制」,適用臺灣與大陸之間;第二層「去殖民化的一國兩制」,適用港澳;第三層「民族區域自治」,適用少數民族地區;第四層「孫中山均權主義的地方自治」,適用內地各省市。由於內容多元複雜,無法細述。

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有三:一、中華一體,實施多元體制。應尊重歷史傳統,但必須去殖民化,也不容殖民帝國主義繼續幹預。二、高度自治,尊重少數民族。應參考芬蘭經驗,保障自治區財政收入,並維護民衆的土地權繼承權。三、憲法保障、鼓勵國際參與。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經由談判以最適身分參與國際組織,進行國際交流

質言之,未來的統合方案應系多元一體、高度自治,並堅持去殖民化,頂天立地做中國人!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