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阪豬 噶瑪蘭豬 打造品牌願景

口蹄疫拔針1週年後,養豬產業能否重現當年外銷榮景養豬業大都認爲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學者則建議豬農改變觀念,尋找新利基運用科技,從育種到精緻化養殖,提升風味,打造新品牌,即使產量無法大量增加,產值仍可期待。

屏東縣養豬協會理事長郭新發表示,該縣擁有最多養豬戶,口蹄疫雖已拔針,但典型豬瘟尚未撲滅,短期內生鮮豬肉尚無法銷日,不過中國大陸東南亞則可接受;若要打開日本市場,可先用熟肉加工品嚐試。惟臺灣豬肉退出日本後,早被歐洲、美、加取代,想奪回市場必須非常努力。

郭新發說,最大的問題國內養豬量每年維持約540萬頭,僅供內銷,若要外銷需大量增養。但年輕人從事養豬業意願低、後繼乏人,且環保意識擡頭,要恢復以前千萬頭的規模恐有困難。

擁有全臺最多養豬頭數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王森彥表示,臺灣豬肉量多價廉口味佳,過去深受日本市場歡迎,但現在養豬成本已高,外銷價位可能缺乏競爭力

宜蘭大學教授肉品協會副理事長林榮信認爲,恢復豬肉外銷榮景除了豬隻數量要增加,豬農也不妨從提升質量、加強行銷着手。例如所謂「鬆阪豬」其實是豬臉頰下巴的「六兩肉」,世上並無這種豬,大家反而印象深刻。

林榮信說,日本有鹿兒島黑豬西班牙伊比利黑豬,舉世聞名,其實臺灣也有「噶瑪蘭豬」,口味亦佳。且國內農業科技很先進,若能在選種育種、精緻餵養等環節全面加強,再配合行銷手法,塑造新品牌,擠進高端市場,仍可打通另一條外銷管道

此外,國內養豬業若要從自給自足轉爲外銷,就必須面對擴大規模及廢棄物增加的問題。環保署推動畜牧糞尿沼液沼渣轉化爲農地肥分已3年,參與的畜牧場達716家。水質保護處鼓勵更多業者加入,也會訂更多優惠政策,包括免繳水污染防治費、示範補助購置施灌車輛儲存桶等,有意願者可向地方環保局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