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文:北京稱不綁安全帶 美中更安全

《美國之音》報導,蘇利文表示,相對於媒體聚光燈下對話,今年5月他與中國外交最高官員王毅在維也納的交流,可以更坦誠、更直接。兩人會晤也爲後來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及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最近訪中鋪平了道路。

至於中國是否和美國一樣,認爲美中關係非常必要設「護欄」?蘇利文認爲,中國似乎不希望爲兩國關係「綁上安全帶」。「這只是我的印象,中國的整體態度大概是,如果在車上繫上安全帶,會被激勵開得更快、更瘋狂,然後就會發生車禍。因此,某種角度來說,最好是不要系安全帶。」

蘇利文稱,「安全帶」是很好的比喻,綁上安全帶可大幅降低車禍成本和後果。美國隨時準備在各層面軍事交流,以避免錯誤、誤判和局勢升級。「坦白說,中國沒有這樣做。」

中國多次表明,除非解除國防部長李尚福2018年因採購俄羅斯武器遭受美國的制裁,否則不會恢復軍事交流。蘇利文指出,制裁不該是中國拒絕交流的原因。首先,中國軍方很多人沒被制裁;其次,拜登閣員多人連他,也被俄羅斯制裁,但並不妨害他們必要時與俄方交流。美俄就減少核風險和戰略軍控對話幾十年,但美中沒有過類似對話,這是不穩定因素之一。

此外,康達談及臺灣議題時強調,臺海和平穩定必須成爲全球社會關注議題,以及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與繁榮的重要性,全球50%貨櫃運輸行經臺灣海峽,90%尖端晶片是臺灣製造,臺灣是全球經濟中心,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防止臺海發生危機或衝突,應成爲區域乃至全世界所有夥伴共同關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