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桃花,別有一番滋味

那水濺到橫跨溪水橋上,那橋也似乎被驚動了

在鄉下,我常走出農家院落,到野地山岡,或者湖畔溪邊走一走。尤其在桃花早開之時,那桃花,讓我想起了許多事物。欣賞桃花初放,我內心格外溫暖,有一種纖塵不染的怡然欣喜。即使,早春我不見桃花,想到了它,就耀眼生動,像看見了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瞧見了最動心景象。三月初,乍暖還寒,那桃花開得隱約,只有些許的花蕾綻放,不像盛期桃花,燃燒起來時,完全沒有了隱約之美。

“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寫得極妙,像清水明澈,暖流擾心。我想,遠看之,青翠竹林外,三兩枝桃花,是點綴,卻遊弋出豐富的詩意來,趣味風情,比畫卷觸目驚心,撩人遐思。如果說,那竹林濃密,近觀桃花,那花兒並沒有在青翠中淹沒,就像大浪淘金,那紅豔金子,是春的消息,也是春天的色彩。我或許多想了,如果那竹林稀疏,透過竹林欣賞桃花,那情景,就像詩人詩句一樣,藏着的,是惟妙惟肖的驚奇,有着一語無盡的驚喜與燦爛。

在早春,我去看桃花,確實緣於蘇軾,他題在惠崇春江曉景》畫上的這句詩,讓我看到了桃花最迷亮的色彩。那種美,就像早春一樣,是隱約之美,那春訊春意,還沒有氾濫起來的時候,桃花寧靜清美,安詳閒態,暗藏着的無邊春意,正在暗香涌動。我想,那是春江水暖的預兆鴨兒先知先覺,水畔蔞蒿滿地蘆芽吐出了短嫩的鮮芽,味美的河豚就要上市……一切的美好時光,都是早春即景,像三兩枝桃花的誘惑,在內心招搖,也在目光裡風姿綽約。那季節“春早”裡,無限的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那是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凝聚了他感悟生活的哲理情境,浪漫思索,生成了耐人尋味的靈動光芒。

惠崇原畫已失,無從考證。而蘇軾的詩仍在,就像桃花開於溪畔,生生息息,瀰漫出語言流動的溫情,在我們目光尋覓的桃花方向,有着綿亙千年的喜悅與心動,那是桃花的美麗與魅力,也是蘇軾高遠心境的神奇與傳神

有人說,唐詩自成體系,成就之大,後來者望塵莫及。所以,宋詞以蘇軾爲代表,避俗求雅,以才學入詩,加重書卷氣,讓意蘊情趣,表達得更加抽象化。有別於唐詩,蘇軾筆下的詩意,是新瓶裝新酒,別有一番滋味。他的那首《桃花》詩:“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監,驚魚水濺橋。”全篇不見桃花二字,但桃花自然盛開的情景,正是如此真實,它先開花,後長葉,不等綠葉萌出,花朵便爭先恐後地盛開了,密密麻麻,綴滿樹枝,以至於詩眼裡,看不到一根桃樹枝條。滿樹繁花,美麗灼灼,吸引人駐足流年,或張望,或觀賞,或眺望,或凝神,在詩人的一個“窺”字裡,似乎還能聞到濃濃的桃花香

有人說,蘇軾的這首五言絕句,將溪水邊的桃花寫得惟妙惟肖。那桃花,是春天的精靈,它在春天的暖陽溪畔,開出春風拂掠的迷人景象,花朵輕歌曼舞,如美人眼波浩澈,笑靨生輝,勾人心魄。是呀,桃花的思緒,在我內心,也紛紛揚揚,讓我想起美人鶯鶯的嬌笑,婉轉清脆,沁人心肺。在蘇軾的詩裡,那盛開的桃花,驚嚇得溪水裡的魚兒,翻身跳出水面,那水濺到橫跨溪水的橋上,那橋也似乎被驚動了。蘇軾這首桃花詩,寓繁於簡,他恪守唐詩格律,但立意獨特,不落俗套,很有技巧性,簡簡單單的四句,每一句都有一個字眼,就是爭、密、窺、驚四字,爲春天的桃花,鋪陳出筆意渲染的濃濃花香,撲面襲來,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