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真,是妳嗎?不是毛小孩 「五毒」一樣有人疼!

▲ 素真是妳嗎?不是啦!人家是白色球蟒學名:Python regius,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下一種分佈於非洲的無毒蟒蛇臺灣有不少民衆選擇可愛的球蟒當作寵物喔!(圖/本報資料照)

實習記者陳思妤/綜合報導

端午佳節的習俗繁多,像是掛艾草、塗雄黃等等,但其實這些都是老祖宗防範「五毒」而傳承下來的智慧,五毒到底是哪五毒?竟然還有人養這些「毒物」當寵物,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古人認爲5月是「惡月」、「毒月」,如南朝梁宗懍荊楚時記‧五月》中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牀薦席,及忌蓋屋。」,也就是說到了農曆5月,正逢梅雨季,又溼又熱的天氣被視爲「瘴癘之氣」,剛好此時蛇、蜈蚣蠍子動物開始變得相當活躍,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掛上菖蒲、艾草等驅蟲的植物。

▲五毒之一的黑眶蟾蜍,其實很可愛呢!蟾蜍俗稱「癩蛤蟆」,蟾蜍具有耳後腺和皮膚上有疣狀突起,受到刺激會分泌神經性毒素。

雄黃則是一種礦物,過去人們認爲將它和菖蒲根一同泡成酒,有抑制細菌增生的作用,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雄黃是一種含砷的化學物質,本身具有毒性,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白蛇精並不會因爲這樣就現出原形啦!)

▲少棘蜈蚣(褐頭蜈蚣):屬於節肢動物門脣足綱蜈蚣目,每一體節有1對步足,頭部有一對觸角,身體第一體節的一對附肢特化爲巨大鉤狀齶肢,齶肢內具有毒腺,爲夜行肉食動物,少棘蜈蚣在臺灣丘陵與草地分佈很廣。

反倒是過去讓人們聞之變色的「五毒」: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和壁虎(也有一說非壁虎而是蜘蛛)五種動物,其實有些並沒有毒性,而且大多都對於生態有很大的助益喔!像是黑眶蟾蜍、少棘蜈蚣、龜殼花帝王蠍、墨西哥膝頭鳥蛛和常被誤認爲有毒的大壁虎(守宮),這幾種動物在食物鏈中都是屬於中上層的消費者,除了蛇類(如:龜殼花等)主要以小型囓齒類老鼠等爲食外,其他都是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昆蟲等爲主食。

▲帝王蠍:屬於蛛形綱蠍目,具有4對步足,在後腹部最末一節爲帶有毒刺尾節,製造毒液,由毒針釋放毒液,是夜行性、肉食動物。帝王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蠍子之一,全長約20-30公分生活在非洲西部熱帶雨林底層和草原邊緣,夜間捕食其他節肢動物和小型兩棲爬蟲類

因此在生態系統中,「五毒」動物不但可以抑制昆蟲、老鼠等動物的數量,還可以間接減少農作物災害損失,協助消滅病媒蚊,達到維持環境平衡的功能。現在人們大多居住在都市環境,傳統「五毒」的侵擾似乎也逐漸擺脫,反倒是蚊蟲白蟻、老鼠帶來疾病、蛀蝕木製房舍傢俱,對人類的危害,其實遠比五毒動物的影響還更巨大。

▲ 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具有4對步足,1對螯肢螯肢特化成毒牙,以昆蟲、其他蜘蛛、蜥蜴鳥類爲食。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生活在墨西哥較乾燥的草原環境,體長5-8公分,身上長毛地棲性蜘蛛,不會結網。(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大壁虎:其實壁虎不具任何毒性,屬於夜行性,以節肢動物和小型爬蟲類爲主食。大壁虎俗稱蛤蚧,牠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壁虎,全長可達35公分,生活在樹林和住家附近,會發出響亮的叫聲,可能是身體鮮豔的顏色,讓人誤以爲是有毒動物。

除了野生的「五毒」之外,有不少民衆更是以飼養蛇、蠍子、蟾蜍、壁虎(守宮)、蜘蛛作爲寵物,但可惜國內民衆普遍對於貓、狗、兔子、老鼠以外的生物較不瞭解,無法理解並尊重牠們的習性,且對不瞭解的動物有許多不正確的偏頗印象,呼籲民衆對於任何物種都應平等對待,以生態永續爲優先考量。遇到蛇、蠍子、蟾蜍、壁虎、蜘蛛等,可以不喜歡,但不要任意打死,也切勿輕信民俗療法將之拿去浸泡藥酒,有任何生理障礙請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龜殼花:是臺灣最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最常見的蝮蛇科毒蛇,體長最大可達150公分,夜間活動,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蛙類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