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裂的歷史教材! 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沉船遺址找到了

▲「定遠艦」的水下殘骸。(圖/翻攝自新浪

記者吳宛霖綜合報導

甲午戰爭中沉沒124年的清朝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日前已確認沉船位址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的「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上宣佈,經過2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在已基本確認「定遠艦」的沉船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是從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重要發現。

山東威海劉公島是一艘北洋旗艦「定遠艦」的坐沉水域。威海灣甲午沉艦水下考古調查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已進行3年水下重點調查,今年對沉艦核心區域開展重點發掘,目前已出水文物約100多件,主要是銅構建、鐵器、木構件爲主,以及一些生活用品錢幣

綜合媒體報導,爲調查在威海灣內的北洋海軍戰艦遺址,2019年7月至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多家文物單位聯合組隊,集結中國30餘名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展開威海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

▲定遠艦的遺物。(圖/翻攝自新浪)

「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當天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歷經2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目前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

考古隊利用波束、淺地層剖面海測儀器採集遺蹟數據,結合文獻材料,鎖定「定遠艦」的埋藏位置。之後考古工作選擇在遺址上方進行抽沙作業,在深達1到3米的厚泥層下發現,並逐步揭露一段艦體遺蹟、採集提取部分沉艦遺物。調查區域可確認是艦體炮臺彈藥艙附近位置,發現並提取出水文物150多件,同類物品在此前的「致遠艦」、「經遠艦」遺址調查中也有發現。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所主任王澤冰表示,調查有發現一些子彈殼銅錢,銅錢的年代都是在清代光緒年間,所以這艘船的年代,從文字上來說,基本上我們也可以定在清代中期。

▲定遠艦的遺物。(圖/翻攝自新浪)

由於戰艦所剩無幾,殘存艦體埋深3米多,海底表面幾乎看不出痕跡。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春水錶示,這艘沉艦我們經過前期調查,位在劉公島旁邊,根據「定遠艦」的資料和舊有的資料按圖索驥,並根據物探方法找出位置。他指出,艦體在水下非常殘缺,幾乎沒有連成片,包括生活艙和以上的東西都沒有了,只剩下最底部屬於機器艙的部分,所以能夠發現標誌性的東西相當少。

定遠艦是清政府在1881年簽署合同、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一等鐵甲艦排水量7355噸,最高航速14.5節,1885年入編北洋海軍後列爲海軍旗艦,號稱「亞洲第一鉅艦」。然而,北洋水師1895年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包括定遠艦在內的多艘軍艦沉於威海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