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斯卡羅》 走入歷史人文

隨着《斯卡羅》 走入歷史人文。(攝影:洪書瑱)

龜山步道(攝影:洪書瑱)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斯卡羅》一片受到衆大回響,其實一片引至歷史-「牡丹社事件」,距今約150年左右,《斯卡羅》原着爲臺灣醫師兼小說家陳耀昌,以1867年於臺灣恆春半島發生的羅發號事件爲主題,於2016年1月出版《傀儡花》一書,由《一把青》金獎導演曹瑞原執導,邀請吳慷仁、溫貞菱、法比歐、周厚安、雷洪、夏靖庭、黃健瑋等人蔘與演出,共同來呈現臺灣首次簽署國際和平條約的故事!

牡丹社事件的起源,源起於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位於臺灣東北方的宮古島民前往琉球王國進貢途中,因天候因素漂流到臺灣東南部的八瑤灣海岸(今九棚),因爲對環境的陌生,闖入排灣族的領域,雙方因語及文化的隔閡產生衝突,有54人遭原住民殺害,史稱「琉球漂民事件」。日本藉此事件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懲兇爲理由,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軍三千五百餘人,登陸社寮(今車城鄉射寮村),當日軍抵石門附近時,遭牡丹社、高士佛社原住民據石門天險抵抗,使日軍攻勢一度受挫;後來日軍三面夾攻,原住民遭敗,此即「牡丹社之役」。日軍隨後在龜山建督府、開設病院,並繪圖測量沿岸各地準備屯田久駐,侵臺的野心暴露無遺。因此清廷對臺灣的治理態度轉爲積極,於是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爲欽差,統籌臺灣海防事務;沈葆楨於光緒元年(1875年)奏準在琅嶠築城設縣,並改名爲「恆春」,故「恆春」的舊名爲「琅嶠」!

看電視學知識,民衆不妨藉由《斯卡羅》一片,也來一場「牡丹社歷史之旅」!爲大家蒐羅這趟歷史之旅的「要」「點」,包括:石門古戰場、琉球藩民五十四民墓、龜山步道、車城福安宮、射寮棉仔的家、龜山安營紀念碑、龜山步道、猴洞山公園、恆春古城、八寶公主廟等

※.石門古戰場: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攝影:洪書瑱)

石門古戰場一隅(攝影:洪書瑱)

忠魂碑出於《尋根訪古憶琅嶠/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_部份石碑反放於地(攝影:洪書瑱)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背面,這紀念碑的背後也有許多故事(攝影:洪書瑱)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因歷史而有不同的過程(攝影:洪書瑱)日本藉由琉球漂民事件,於1874年發動征戰,成爲著名的牡丹社事件,當時日軍與牡丹社人在四重溪展開激戰,也就是現今石門古戰場位置,石門古戰場因具有天然隘口的絕佳地理位置,形成一個易守難攻的位置。在戰事結束後,日本政府於此處建了紀念碑,此紀念碑象徵對原住民的教化、統治能夠如此長劍一般長驅直入。

※.琉球藩民五十四民墓:

琉球藩民墓_《半島今昔/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871年由日本那霸出發預計前往宮古島的琉球船,因遇風浪漂流至八瑤灣(今:九棚)。因語言與文化隔閡導致了與高士佛社的誤解,僅12人在保力莊莊民的協助下獲救,卻造成54人遭殺害,在保力以及統埔莊莊民協助下,葬在雙溪口,並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軍登陸後,移葬至統埔(今琉球藩民墓)。

※.車城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外觀(攝影:洪書瑱)

車城福安宮左側牆上鑲嵌石碑(攝影:洪書瑱)車城福安宮門左側牆上鑲嵌着一塊石碑,內文爲:「奉君命,討強梁;統膍貅,駐繡房。道塗闢,弓矢張;小丑服,威武揚。增弁兵,設泛塘,嚴斥堠,衛民商;柔遠國,便梯航。功何有,頌維皇!」,此乃1867年羅發號事件後,李仙得與番社頭目卓杞篤,於琅嶠締結「南岬之盟」後,劉明燈刻字於此,此碑又稱「劉提督碑」。

※.射寮棉仔的家:

射寮房屋(棉仔的家)1874_於走讀傀儡花書中而來,取自陳正三先生(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

依據後來的人用照片比對覺得這裡有可能就是射寮棉仔的家(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棉仔於1867年羅發號事件當時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的嚮導,並與李仙得於他家門口拍攝照片,當時棉仔的家爲茅草屋式的建築,後於1874年牡丹社事件期間拍攝之照片此建築已爲紅磚屋,後人依此照片發現此房舍仍保存至今。

※. 龜山安營紀念碑:

龜山安營紀念碑(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1874年牡丹社事件期間,日軍駐紮於此,原先日軍於瑯嶠灣登陸後,駐紮在兩條河流間的土地,但因爲雨季積水,因此改移至現今海生館停車場位置,並立此紀念碑,稱明治七年討番軍本營地紀念碑。

※.龜山步道:

龜山步道遠望(攝影:洪書瑱)

龜山步道(攝影:洪書瑱)

龜山步道(攝影:洪書瑱)

龜山步道(攝影:洪書瑱)1867年羅發號事件期間,李仙得曾搭船至此地視察海灣,並於此上岸進入射寮,後來對此海灣做了精細的描繪與測量。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從瑯嶠灣登陸,然後沿四重溪朝內攻打牡丹社。龜山具有極佳戰略位置,於龜山上可看到射寮、統埔、保力等村莊,因此被日軍作爲重要軍事要地。

※.猴洞山公園:

猴洞山(攝影:洪書瑱)

猴洞山(攝影:洪書瑱)

猴洞山(攝影:洪書瑱)舊稱饗山,爲日治時期附近居民活動的地點,亦曾是此地原住民傳統祭祀的地方,猴洞山是由珊瑚礁岩組成,爲恆春城內重要的龍脈外,更是幾何中心。

※.恆春古城:

恆春古城(攝影:洪書瑱)

恆春古城(攝影:洪書瑱)

恆春古城(攝影:洪書瑱)

恆春古城(攝影:洪書瑱)恆春舊時稱瑯嶠,在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感受到臺灣的地理重要性,因此派沈葆楨來臺辦理防務,並於1875年開始在恆春築城。恆春古城主要建材爲花崗岩與閩南磚,且恆春城具有極佳的風水地理位置,四周有四靈(三臺山-玄武、龍鑾山-青龍、虎頭山-白虎、朱雀-西屏山)共同守護着恆春城。

※. 八寶公主廟:

八寶公主廟(圖:西拉雅風管處提供)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經臺灣海峽時,遭風浪影響漂流至七星巖觸礁沉沒,遇難船員於龜仔甪社上岸,被誤認爲侵略者遭原住民殺害,是爲羅發號事件又稱羅妹號事件,當時船長夫人杭特夫人也遭殺害,有一說法杭特夫人就是廟中所祭祀的八寶公主。另一個傳說中,荷蘭的公主「瑪格麗特」在來臺灣的途中遇到船隻觸礁擱淺,並遭龜仔甪部落原住民殺害,公主身上的八樣物品(荷蘭木鞋、絲綢頭巾、珍珠項鍊、寶石戒指、皮箱、寶石耳墜、羽毛筆和紙)也被帶走,因此被稱爲八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