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o改造音樂圈?還早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王璐

編輯 | 魏佳

“不開心就讓Suno給你寫首歌吧。”

近期,AI音樂生成類工具Suno發佈最新版本,憑藉着低門檻、速度快、歌曲完成度高的強大功能,被網友譽爲音樂界的ChatGPT,甚至一些詞曲創作者開始擔心,自己要失業了。

這是國外AI初創公司Suno研發的一款文本生成音樂工具,目前推出的是V3版本,用戶只需輸入幾句歌詞或者歌名,並自選音樂風格,便可在一分鐘內得到兩首時長在兩分鐘內的歌曲。Suno支持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輸入,且免費向用戶開放。

近兩年,在文生圖、文生視頻領域分別誕生了Midjourney、Sora等效果炸裂的應用。在AI生成音樂領域,類似的工具也不少,比如國內有本站的本站天音、騰訊的TME Studio,以及靈動音科技(創始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的BGM貓等。國外更不用說,比如谷歌的Magenta Studio,以及號稱不會複製任何歌曲、生成獨一無二曲子的Soundful等。但這些都沒有引起大範圍關注,直到Suno的出現。

此刻,圈外用戶用Suno創作各種搞笑歌曲,過了一把音樂人的癮,圈內從業者也將自己寫的詞放上去,試圖一探自己和AI作曲的高低,結果被高完成度震驚。很多人覺得,Suno帶來的震撼可以與上一次引發影視圈熱議的Sora相提並論。

隨着Suno的火熱,其幕後團隊的相關信息也出現在公衆視野,這家坐落於麻省劍橋的公司,目前共有12名員工,四位創始人曾來自同一家公司,爲機器學習專家,其中有兩位還是音樂愛好者。

與市場上衆多AI音樂生成類工具相比,Suno究竟強在哪?它會顛覆音樂圈嗎?

業餘音樂愛好者科科在社交平臺上偶然刷到了Suno的相關內容,其能讓小白用戶在一分鐘內完成歌曲創作的強大功能,讓他忍不住嘗試了一把。

在隨機輸入了一串沒有任何邏輯性的數字加字母后,不到半分鐘,科科便拿到了曲子。“這麼拗口的歌詞配上旋律居然十分流暢”,他感到十分意外。

其一鍵成曲的低門檻讓網友們玩嗨了。有人讓Suno一本正經地唱菜譜,還有人將自己打工的心酸經歷輸進去,生成歌曲發到網上。不少網友表示,自己被Suno創作的曲子笑到肚子疼。

圖源 / Suno官網

Suno爲什麼火了?它究竟強在哪?

首先得益於它的低門檻,讓普通用戶找到了自己寫歌的快樂。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被Suno的“省事”所吸引。用Suno創作一首歌,只需簡單四步。登錄官網註冊、點擊AI創作、輸入文字、點擊創作按鈕,便可拿到兩首歌詞相同但旋律不同的歌曲。

從打開軟件到生成歌曲,全程不到一分鐘。如果用戶不會作詞或者懶得作詞,也有解決辦法,用戶只用選擇希望的曲風,它就能自動生成。

Suno還十分智能,比如它支持歌曲進一步優化。

如果用戶覺得生成的某一首歌不錯,但還想再精進一步,只需要點擊“生成類似“選項,類似於妙鴨相機的“我想更像我一點”按鈕,幾秒鐘後便又可得到一首作品。

此前Suno支持用戶每天免費使用5次,也就是生成十首歌,但不允許商用。不過目前,根據官網顯示,用戶首次註冊可獲得20積分,且第二天不會再贈,而每次生成一首,會消耗5個積分,也就是隻能免費玩2次。如果想多玩幾次或者商用,也有辦法,交錢即可。

選擇界面上的會員充值按鈕,有68元-498元不等的4種套餐可選,價格越高,獲得的創作次數越多。比如68元對應的是136首歌曲,498元則是1328首。官網標註,這些歌曲可被商用。

普通用戶驚訝於Suno的一鍵生成速度和操作的低門檻,而部分圈內人士更關注其專業度,甚至產生了危機感。

音樂製作人樊宇鎛用了好幾個“非常”形容自己的驚訝程度。他告訴「定焦」,如果之前的AI音樂類工具是小學生水平,那Suno至少是上初中了。

在Suno之前,他嘗試過用很多AI工具寫歌,但效果一般。用他的話說,費半天勁訓練AI,結果生成的更多是伴奏模型,或者是聚焦某一環節,比如輔助作詞、自動編曲、生成人聲、製作專輯封面等。整體計算下來,自己用AI時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和不使用差不了太多。

但這次Suno已經能做到自動生成歌詞+選擇譜曲風格+人聲演唱,“發展到可以自動寫solo的程度了。”而且他還發現,其創作的曲子還有和聲,“不少初級音樂製作人都做不到這種程度,秒殺了那些在淘寶定價800元一首的初級編曲。”

和「定焦」的交流過程中,多位專業人士認爲,Suno生成的歌曲有的能達到商用程度,即在不涉及版權風險的情況下,直接對外出售。

愛夢科技CEO雷鳴把一位新生代歌手的詞放到Suno裡一鍵成曲,聽完後他覺得,AI創作的歌曲反而更接近行業標準。“做出來的歌質量很高,有的甚至能達到唱片級別。”

音樂從業者小杰也告訴「定焦」,自己和身邊的音樂人朋友都在感慨Suno的強大,“本就吃不飽飯音樂圈又迎來了一波雪上加霜。”

雖然AI生成類的音樂工具不少,但一些圈內人士覺得,之前的工具在曲作質量上存在明顯問題,操作也不夠便捷,所以更多是“狼來了”的故事,直到Suno V3版本出現,大幅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有着十年大廠編程經驗,同時也密切關注AI的佐羅告訴「定焦」,他覺得Suno帶來的影響可能和Sora差不多,是音樂、影視領域創作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且其已經處在公開免費使用階段。

據瞭解,Suno背後主要由自研的兩個大模型支撐,分別是基於transformer的Bark語音模型和Chirp音樂模型,前者主要用來生成人聲,後者提供音樂旋律和音效。兩者讓Suno生成的音樂旋律更智能化、複雜化,這也是這家公司的核心技術。

不過,Suno也不完美,它在時長、語言理解力,以及音樂分軌等方面都有問題。

首先,目前Suno生成的曲子都不到兩分鐘,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專業音樂製作人,都明顯感覺到很多作品經常戛然而止,這直接影響了聽覺效果。

其次,雖然Suno支持多國語言創作,但其最瞭解的還是英文,在理解中文歌詞及音樂風格上,存在明顯偏差。

樊宇鎛頻繁使用過十幾次後發現,在生成電子、R&B、搖滾等音樂風格時,Suno能處理得很好,但華語流行風格不太行。「定焦」在嘗試用Suno創作時,風格上選擇“民謠”,其創作出來的兩首曲風都更像二次元。

他還遇到過主副歌不分的情況,將自己創作的中文歌詞輸入進去,並將主副詞做了明顯標註區分,但Suno依然把副歌的最後一句唱到了主歌上。

此外,Suno創作出的作品不支持調整分軌,專業人士沒有辦法對生成的歌曲進行調整,這也是目前困擾Suno商業化的最大難點。

雷鳴表示,雖然目前Suno生成的音樂能輕鬆達到廣告配樂、影視配音標準,但如果客戶聽完一遍後,還想修改一些細節,Suno就辦不到了,只能再次隨機生成另一首曲子。

樊宇鎛覺得,在這一點上,本站的AI音樂工具——本站天音就比較友好,支持導出音軌。不過,相比Suno,本站天音生成的曲子還比較初級,且需要音樂人認證。

圖源 / 本站天音官網

AI研究者Cyrus則提出,目前AI生成音樂音頻清晰度不夠高,這也讓其很難改編。即便Suno能導出來,曲子的高頻和低頻都會損失比較嚴重,還會伴有雜音、噪音等。所以目前Suno更多的是用來娛樂。

在Cyrus看來,文生圖和視頻的核心在於如何更完美地模擬物理世界,而音樂最重要的是,如何還原人的情緒。但Suno的歌曲旋律較爲單一,使用的樂器也不夠豐富,且生成的音樂時長還不夠,這些都阻礙了情感傳遞。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數據、時間和一定的技術突破。

人工智能在讀博士、做過相關大模型研究的牛小博從技術端解釋,目前Suno的底層技術還是大模型用到的diffusion、transformer的底層架構,但在多模態上有所突破,比如文字(含歌詞)、聲音(人聲、曲子)、圖像(能生成封面,但很簡單)的多模態。而其生成的歌曲只有不到兩分鐘,很有可能是算力不夠。

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定焦」,“目前AI生成音樂的一大技術難點是,大模型難以在學習複雜音樂樂理的同時,理解、模擬詞曲情感,如果還要複製市面上特定風格、某一歌手的表達方式,那會更加複雜,這需要大量數據和算力。”

Cyrus覺得,Suno有所突破,但在技術層面並非革命性的創新。“Suno代表的AI生成音樂,可控度和複雜度遠不及文生圖,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牛小博表示。

目前,Suno以及AI生成音樂工具被熱議,不過普及速度似乎不如想象中那麼快。

「定焦」詢問了幾家國內音樂廠牌,以及大衆熟知的歌手團隊,大多數人表示,這類工具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創作,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聽說過Suno。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音樂人或者公司使用 AI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但之前從業者需要反覆調教AI,才能達到使用效果,調教AI的時間和其單獨創作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而且,當音樂人自身靈感爆發時,速度往往更快。

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AI生成的音樂還滿足不了用戶/客戶想要個性化歌曲的需求。即便是已經很強大的Suno,雖然歌曲質量在線,但缺乏有創造力的點。

歸根究底,目前AI生產出的還是工業化產品。

牛小博表示,目前這類工具最大的難點是獲取優質數據和相關版權。版權問題主要靠平臺的努力,優質數據則考驗運營能力。如果越來越多優秀音樂人能在Suno平臺上持續產出高質量的音樂數據,AI便有可能產出更多高質量、有靈魂的歌曲。

不過,Suno所代表的AI生成類音樂工具,其更新迭代速度,已經讓很多從業者感到恐慌。

去年4月推出文本轉音頻模型Bark,7月在音頻生成模型上增加人聲音樂,12月用戶可以在網頁上使用,再到如今推出Suno V3版本,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實現了AI音樂專家口中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突破。

有網友將Suno升級的三個版本對比發現,其修復自身BUG的速度也非常快。輸入相同一段歌詞,V1版本還將古風爆改成流行,V2就變成了很明顯的古風,比如在開頭加入古箏彈奏,而V3的人聲和旋律一體化程度非常高。如果將來Suno再迭代,加上大量數據訓練,取代一些工作崗位不是不可能。

圖源 / Suno官網

而短期來看,它將很快會對兩類人產生影響。

一類是普通用戶。Suno聯合創始人Shulman曾表示,他們的目的是,降低用戶創作音樂的門檻,讓每個普通用戶都能成爲創作者,Suno並不是想取代藝術家。而從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這一工具已經讓很多音樂小白體驗到了不懂樂理就能寫一首歌的快樂。

另一類便是批量寫歌的公司。

在交流中,大家都認同,Suno無法取代樂隊這種需要團隊合作的音樂種類,也不會影響知名音樂人的飯碗。“不過將替代掉95%以上沒有那麼厲害的從業者,”雷鳴表示,那些不追求獨特性,喜歡批量寫歌的公司和一些把音樂當伴奏的領域,將迅速被AI取代,比如廣告配樂、環境音樂、影視配音,甚至一些同質化的網絡歌手和短視頻神曲。

Cyrus也覺得Suno對編曲、混音要求不高,特別是市面上那種幾百塊一首的口水歌打擊很大。而對熟手來說,比如作曲、作詞、編曲混音從業者,可能會帶來利好,畢竟這些工作可以一個人完成了。

據瞭解,國外已經有公司收到了AI批量作曲的需求,且專業人士也將AI應用到了《芭比》和《奧本海默》等影視音樂中。國內目前還沒有將AI音樂大規模投入到商用中的情況,不過從業者已經開始嘗試。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技術,AI所帶來的版權問題,也是影響Suno以及AI作曲未來發展的一道門檻。

“音樂圈抵制AI作曲”、“部分歌手被懷疑藉助AI作曲引發網友不滿”、“音樂公司要求AI使用自家歌手聲音時得到授權”……自從AI作曲出現後,這些聲音就沒有斷過。

佐羅從另一方面分析,Suno也會給行業帶來一些良性影響。“像影視劇、短視頻等的BGM就不會有太多版權糾紛了,畢竟每位用戶都可以用AI生成符合特定場景的音樂。”

現在,Suno公司已經宣佈Suno V4正在開發中,並會推出一些令人興奮的新功能。到時,AI和人類又將開啓新一輪的較量了。

*題圖來源於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