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B啓示錄 臺杉創投點出新創5大避雷法

臺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過去長住美國矽谷超過30年。他表示,這場震撼教育的危機雖然已經解除,但此次事件有些值得臺、美新創學習的經驗,諸如新創在現金管理作業上,仍要建立起必要的內控機制及每月現金流的預測,帳戶內也要至少維持公司三~六個月營運的現金存款等措施,且應主動與各利害關係人說明並尋求外部資源。

翁嘉盛統整實務經驗成五項重點,提供給新創事業作爲參考:

一、維持帳戶的營運準備金並分散存款風險:許多新創爲管理方便及建立與銀行信用往來,常將公司現金都存於單一帳戶;SVB事件爆發後,建議新創應該要有兩個銀行帳戶,其中一個應選擇大型跨國銀行。而每個帳戶內應存有三~六個月的營運資金可彼此支援,如此也便於公司在不同銀行建立信用評等,有利未來資金調度。

二、建立公司財務內控機制:無論新創是否設有財務長,在網路轉帳便利的時代,公司的財務內控機制更顯重要。這包括要強化一定金額的撥款籤核流程並落實職務代理人制度,確保公司面臨大筆資金需求時能即時取用。

三、保本的現金管理原則:許多新創在取得貸款或是募資成功後,會將部分資金拿去進行短期投資或是定存,無論公司選擇哪一項財務管理方式,都必須考量保本及可即時變現性兩大原則。

四、預測每月現金流:新創可以從帳單到期日、每月現金收入與支出的日期做規劃,確保手上的現金額度。

五、主動與各利害關係人說明並尋求外部資源:金融風暴絕對不會隻影響單一公司或企業,新創在面對金融危機時應主動和股東、廠商、員工等說明面臨的困難,同時,亦可探詢各公、私部門可提供的額外協助。在SVB爆雷後,矽谷附近的多家銀行鍼對SVB存戶提供不同的貸款方案,也是新創取得不同資源的因應方法。

翁嘉盛表示,近年來從疫情、戰爭、升息通膨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加劇全球經濟的變動幅度,但他相信,每次危機所帶給新創產業的不同啓示,都將會強化新創的體質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