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遊玩,當心這個病!一家四口均感染

五一假期的前兩天天氣晴好,不少市民支帳篷、放風箏、吃燒烤……享受露營踏青的美好時光。然而,空氣清新的野外也潛藏着“危險”。這幾天,多家醫院接診了不少被毒蟲咬傷的患者,有的甚至是全家“組團”上醫院。

近日,紹興市人民醫院皮膚科走進來愁眉苦臉的一家四口。陳女士告訴醫生,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天剛放晴,一家四口就約上朋友一家,興沖沖地跑到越城區富盛鎮的朋友家,找了戶外露營地搭帳篷野炊。“晚上回到家,全家人身上都起了紅疹子。”陳女士說,紅疹越撓越癢,癢得難以入睡。

“這是蟲咬皮炎,也叫丘疹性蕁麻疹,是一種在夏秋季節比較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該病是被有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昆蟲叮咬後,人體對昆蟲的唾液產生的一種過敏反應。裸露在外的四肢、腰腹部是最常見的好發部位,症狀表現反覆,有時呈慢性的瘙癢性水腫性紅斑,丘皰疹,會越抓越紅,越抓越癢;尤其是在晚上,抓撓後紅癢交加,嚴重起來可能會起水皰。部分皮損中央可見叮咬的痕跡,皮損可伴有刺痛、灼痛、劇癢,通常1~2周內消退,可能會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該院皮膚科主任陳宏說,別說較長時間待在草叢間,在蟲媒活動高峰期,即便在草叢邊散個步或爬個山也可能被叮咬。對於蟲咬皮炎多數採用藥物治療,包括內用藥與外用藥。“口服抗組胺藥物,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霜劑等具有良好療效,繼發感染時應給予抗感染治療。”陳宏表示。

記者瞭解到,這兩天紹興第二醫院、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也接診了不少外出遊玩被毒蟲咬傷的患者。紹興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金峰說,現在是踏春遊玩的大好時機,也是被毒蟲咬傷的高發季。“露營或外出時,最好穿長袖長褲,還可以適當塗抹安全的驅蚊蟲類產品,降低被毒蟲叮咬的概率。如到遠郊、山區去露營或遊玩,得紮緊衣領、袖口、褲腳等,不要赤腳穿涼鞋在草叢灌木中行走,防止毒蟲叮咬。”王金峰還提醒,儘量避免在毒蟲出現的高峰期(比如黃昏、夜晚)遊玩。遊玩歸來,要及時洗澡更衣。若皮膚出現不正常的小包塊,不要隨意抓撓;一旦發現蜱蟲叮咬,彆強行拔出蜱蟲,以免撕傷皮膚,防止昆蟲口器折斷在皮膚內,而應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