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國的蛋農比臺灣金貴?

(圖/達志影像)

根據立委賴香伶的爆料,外交部砸5000萬資助加勒比海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克國),進行「雞蛋產業永續發展計劃」,並稱,爲因應全臺大缺蛋,農委會的補助,平均只給了臺灣每名雞農18萬,但克國每名雞農卻能獲得120萬,落差巨大。

若在平時,這種料沒有什麼價值,但現在臺灣蛋價高漲,民衆不但得忍受荷包失血,且排隊搶蛋也不一定搶得到,看到這種爆料,還真吐血。

克國人口不過才5萬多人,臺灣最大里,高雄左營福山裡的里民數量都快追上這個小國了,試想,福山裡若拿到5000萬補貼,且只經營一個項目,那是什麼體驗?克國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佔出口約60%,對美貿易截至2022年爲止,10年來進口美國農產品成長最低的就是禽肉類及產品(不含雞蛋),只有3%,其餘農產進口動輒超過100%。換言之,克國並不缺禽類與其產品。由雞蛋自給率近百分百可知,克國也不缺蛋。

由於克國有大量的土地與人力資源,因此想創建強大的農業部門,實現產品多元化,並矢志削減25%的糧食進口,因此積極尋求外援與外資。爲邦誼,臺灣本與克國就有幾項農業合作,包含農業基建,並已建立了示範農場,因此提供5000萬資助其發展養雞場並不奇怪,不過,外交部迴應賴委員在克國「查無此計劃」,反而啓人疑竇。

事實上,外交部在邦交國有不少農業計劃,在畜產的部分就有帛琉的成例。「帛琉禽畜計劃」是臺灣協助帛琉發展畜產的計劃,主要是豬與雞。

讓臺灣民衆感到刺眼的應該是:建立商業化蛋雞飼養模式,年產雞蛋約21萬顆,增加當地學童營養午餐之食材,並生產肉用仔雞每年約2000只推廣至全國各州,提升糧食安全;另將協助帛琉建立肉鴨種羣、調查生長性狀並建立人工繁殖技術,以提升國內動物性蛋白生產之多樣性。

簡單說,臺灣要投擲資金在技術面協助帛琉肉雞與蛋雞發展,並協助推廣,計劃日期從2021年頭,到2025年尾,目標一、擴大禽舍建築2棟;二、生產肉用仔雞5年共1萬隻,以推廣予農民,包含配合13州政府輔導低收入戶家庭養殖肉雞,每年各推廣5戶,每戶24只肉雞,3年總計195戶。三、建立高產蛋雞生產模式,在產規模維持800只,5年共生產83.2萬顆蛋。四、生產家禽飼料5年合計共350公噸以推廣予農民;五、辦理家禽飼養管理訓練共10場,培訓技術人員共6員,以及其他。

目前的進度是,已累計生產210901顆雞蛋,培育肉鴨羣135只,累計生產雞飼料167.4公噸,累計推廣肉用仔雞共6151只。與輔導13州共65戶低收入戶養雞。將豬也算進來,在該計劃協助下,目前豬肉及雞蛋生產分別達到該國需求14%與15%。

感覺對帛琉是「悉心照料」,這訊息平時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在臺灣缺蛋,缺雞肉,甚至缺豬肉時,就有不如帛琉人的感覺。

建議賴委員,問不到克國的計劃,就問帛琉計劃,與臺灣相關產業比較,帛琉是否比臺灣受到更友善與有效的技術扶植,在產銷上是否比臺灣更健全,能否將成功經驗回頭複製到臺灣產業?

再者就是,臺灣「斷交部」的預算是不是太多了?花這麼多錢照顧未來可能的「斷交國」值不值得?宏都拉斯的「供水及衛生服務計劃」,「強化農民組織產銷能力計劃」,「中美洲區域香蕉黃葉病防治計劃」是不是都打水漂了?按農委會的敗家程度,實需要從「斷交部」預算挪些出來補洞,無論農漁民能拿到多少,總比打水漂實惠一點。(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