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裡怪怪的?辨識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重要指標

他哪裡怪怪的?辨識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重要指標。(示意圖/Shutterstock 非新聞當事人)

「馬英九是我老公,我跟他生了3個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一位精神病患跟另一位病人眉飛色舞地說着,彷彿她真的是馬英九的另一半。其實這是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妄想,沒發生的事卻講得跟真的一樣。

●青春期的不速之客

臺北榮總精神部特約門診教學主治醫師陳映雪說,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好發的年齡,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精神疾病在這個階段發病,包括躁鬱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

愈早發病,代表受遺傳因素影響愈大,且因人格發展及學業技能尚未成熟,預後可能愈不理想。

但好消息是,研究證實,思覺失調症患者愈早接受治療,而且持續接受治療,病人有機會復原得不錯,求學、工作不再長期受挫,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葉啓斌指出。

●「有人跟蹤我!」妄想是常見症狀

要及早治療,就必須儘早注意到思覺失調症的症狀:

◎正向症狀(比常人多出來的不尋常症狀)

1.妄想:比如被控制妄想(有人用電波控制我、有人跟蹤我、外星人要抓我)、被害妄想(同學故意陷害我、聯合起來欺負我)、關係妄想(某人在講我的壞話、電視報導在說我的事、某人喜歡我)。

由於妄想的緣故,可能會延伸出異常或暴力行爲,如整天緊閉門窗,拉上窗簾怕人窺視;或疑神疑鬼檢查食物,擔心中毒等等。

2.幻覺:聽幻覺最常見,如有人在耳邊講話,在評論他,戲中應思聰就不時聽到有人在議論他;或命令他去做一些事情。也有的是視幻覺,即看到不存在的影像。

(示意圖/Shutterstock)

◎負向症狀(跟常人比起來較缺損的能力)

1.情緒淡漠沒有起伏:悶悶的,話很少,不想起牀,對什麼事都沒興趣、沒動機。

2.人際關係不佳:退縮孤僻、不跟朋友來往,回家就把自己關進房間,甚至拉上窗簾。

語言表達或思緒中斷:語無倫次、脫離現實,或講話突然斷掉,好像找不到字句接下去。

混亂性症狀:行爲脫軌,比如走路時摸着牆壁、上課時突然站起來、發呆、傻笑、忽哭忽笑、自言自語、無故罵人打人等等,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如果上述症狀出現2項以上,且持續超過1個月,同時造成功能障礙(如成績明顯退步、人際關係困難、無法自理生活)超過6個月,家人就該帶他就醫了。

不過葉啓斌說,一些藥物、毒品、罹患腦炎也會引起妄想、幻覺,診斷時必須排除這些因素。

●「他變了」就是重要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或特別(比如不愛講話、胡思亂想、成績退步),病程發展也比較慢,加上患者的個性通常本來就比較內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家人可能感覺到這人有點奇怪,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以爲只是搞怪、耍酷,因而沒有及早就醫。

「變得跟以前不一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陳映雪提醒。比如以前跟同學處得不錯,現在卻常說同學在講他的壞話、要聯合起來欺負他。父母可以向老師求證是不是真有其事。

國外研究發現,病人從發病到首次就醫平均相隔兩年。葉啓斌說,臺灣很多病人曾被家人帶去收驚、吃調整體質的藥,「流浪」了很久,病況愈來愈嚴重,最後終於來精神科看診。也有病人一開始被診斷成憂鬱症,吃藥卻不見改善。

●1分鐘醫學教室:思覺失調症是怎麼回事?

思覺分別指「思考」與「知覺」,患者可能出現思考障礙(如妄想),以及知覺障礙(如幻聽),病因並沒有確切的結論,但目前研究顯示跟遺傳及環境壓力有關(比如考試失利、失戀、人際關係不好等),但也有人並未遭受重大刺激,卻仍發病。

生化學的研究則發現,思覺失調可能跟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等失去平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