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法案 仍立基於美國利益

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通過《臺北法案》,助我鞏固邦交。雖然這又是一項友臺法案,象徵臺美關係的升溫,但是「臺北法案」通過後,我方也不該太過樂觀,從之前幾個邦交國轉向後,美國的第一動作與後續反應,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

美國所有政策與執行一向是「美國利益優先」,現在華府「反中」當道,自然催生了《臺北法案》,拉攏臺灣以對抗中國大陸。該法案雖要求國務卿針對傷害臺灣的國家,改變外交部署或減少援助,但是改變或減少的力道卻是可大可小,完全操之於美國當前所需。

去年8月薩爾瓦多宣佈與臺灣斷交,華府不但大動作召回駐薩爾瓦多大使時任白宮國安顧問波頓提議對薩爾瓦多祭出懲罰,賈德納更要求斷絕美對薩爾瓦多的援助。然而,國務院因爲擔心非法移民進入美國,造成美國內政更多問題.因此反對,所謂的懲罰也不了了之。

此外,美國在索羅門羣島業務是由駐巴大使館兼轄,不久前,駐巴紐大使艾伯特格雷才向索國總理蘇嘉瓦瑞喊話「臺灣會是索國的絕佳夥伴」,更進一步宣示美國近期會在索羅門羣島重新開設大使館,表達對索國發展的支持。

面對美國的溫情喊話,索羅門羣島最終還是選擇與臺灣斷交。試想,即使當時《臺北法案》已立法,美國會爲「懲罰」索國,而放棄重開大使館嗎?

對美國而言,遏止中國大陸在南太勢力的擴張,纔是重開大使館的主要因素,縱使索國與臺灣斷交,也不可能改變美國在索羅門的外交部署,別以爲美國把法案名稱冠上《臺北》兩字,就真的以臺北爲至高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