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 寫下6大佳績

2023年臺股「揚眉兔氣」,證交所表示,加權指數漲幅僅次於日股,成交值創次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主要證券市場指數漲跌幅

2023年臺股「揚眉兔氣」,臺灣證券交易所回顧2023年臺股至少寫下六大佳績:臺股漲幅僅次於日股,成交值創次高;內資參與空前,外資終結連三年賣超;臺股活絡帶動券商獲利,挹注國庫稅收締佳績;IPO籌資創高;上市公司營運穩健,發放高現息;亞洲公司治理評鑑居第三名,歷來最佳。

經歷2022年臺股慘澹表現之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於2022年7月臺股低迷時接下重擔,終於在2023年有美好成果。證交所表示,2023年集中市場表現至少有以下六大亮點:

一、臺股指數表現僅次於日本,成交值創歷史次高:

統計2023年國際主要證券市場指數表現,2023年臺股加權指數上漲26.8%,在亞股中僅次於日經225漲幅28.2%。

另依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2023年前10月全體會員合計成交值較前一年度下滑13.4%;國際市場呈現衰退,惟臺股成交值逆勢成長12.8%,創下67.21兆元的優異表現,日均值2,812億元,更較前一年度增加16.1%,股票成交值週轉率也高達121.2%,相較於十年前,2023年成交值及日均值皆成長約2.5倍。

此外,代表散戶動向的融資餘額不斷增溫,融資餘額較2022年底大增815億元、至2,480億元,顯示投資人對市場走勢樂觀預期。

二、國內投資人蔘與空前,外資終結連三年賣超:

到2023年底,投資人開戶人數達1,251萬人,53%民衆持有交易帳戶,其中,20~30歲的開戶數也已突破該年齡層的5成,整體市場交易人數更達到564萬人的歷來新高,與2013年比,2023年開戶人數及交易人數,各大幅增加324萬人及269萬人,落實普惠金融成效卓着。

2023年隨着證交所海外實體引資重啓,我國資本市場國際能見度持續提升,相對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外資賣超,2023年國際資金已明顯迴流,尤其在11~12月之間,外資大幅買超逾4,200億元,全年度呈現淨買超2,754億元。

在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方面,藉由多重管道持續推廣,截至2023年11月底已達25.3萬人,較2022年大幅成長1.3倍,爲創新板流動性奠定穩固基礎。

三、臺股活絡帶動證券商獲利,挹注國庫稅收再締佳績:

臺股價量齊揚,帶動業者獲利提升,併爲國庫挹注豐厚收入。截至2023年11月底止,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621.31億元,年增高達78.94%;2023年累計前11月證交稅達1,776億元,僅次於2021年,爲歷年同期第二高。

四、IPO籌資續創新高,厚植產業多元發展實力:

2023年國際IPO較前一年放緩,依WFE統計,2023年前十月全體會員合計IPO家數及籌資金額分別下滑18.4%及61.2%。

其中,創新板2023年共有14家申請送件,較2022年八家幾近2倍成長,已有十家公司掛牌,產業涵蓋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及電動車等,整體市值突破1,500億元。

同時,在產業類別調整、創新板條件鬆綁及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的帶動下,多元化產業成效顯現,新經濟市值突破1兆元,佔比達1.8%;生技產業市值超越5,000億元。

五、上市公司營運穩健,發放高額現金股利:

過去一年,隨着歐美央行升息抑制消費及投資需求,加上部分國家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我國出口雖呈現衰退,然上市公司營收、獲利仍屬相對穩健。2023年前11月上市公司營收33.68兆元,前三季稅前盈餘2.76兆元,預期隨着出口復甦,上市公司營運成長、獲利將恢復以往的成長動能。

在營收、獲利相對穩健下,上市公司也積極回饋股東,以所屬年度爲2022年的現金股利來看,共發放1.9兆元,爲歷史次高水準。

六、亞洲公司治理評鑑,再創第三歷來佳績:

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持續精進,深獲國際肯定。依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最新公佈的「CG Watch 2023」,臺灣在亞洲12個國家的公司治理排名,與新加坡並列第三,僅次於澳洲、日本,爲歷年來最佳成績,且評比分數自2013年主管機關發佈公司治理藍圖以來,呈現逐年進步,顯示在主管機關政策領導下,我國公司治理進展深受國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