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角力 習近平發出最強音

(路透)

中美兩國元首11月16日的視頻峰會,不出所料,最大的聚焦就在臺海。美國一方,老調重彈別無新意。除了三公報、一法,六保證外,拜登重申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反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發言:「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習近平的口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還有一句話已在嘴邊卻未說出口的話─「勿謂言之不預也。」

將來回看歷史,2021年必然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大轉折年。美國的對華政策,從「從實力地位出發」到「從實力地位退縮」;中國則反之,對美則是從「從實力地位保守」到「從實力地位展現」。

形式變化最大的反差呈現在拜登主動打給習近平的兩通電話上。年初1月20日拜登上臺之後,意氣風發,刻意冷淡習近平,公開撇清他與習近平非老朋友,又說習身上沒有一點民主味兒,還遲遲不與習通電話,一直到與一衆國家元首包括俄羅斯的普丁都通過電話之後,2月10日才致電習近平,姿態之倨傲,不言可喻。但7個月之後的9月10日,拜登完全換了另一副姿態,由於國內物價及債務問題日趨嚴重,臺海形勢也日見詭譎,美方急於安排一次兩國元首峰會,中方卻遲遲未做迴應,拜登乃不惜放下身段,主動邀約習近平通話。電話中,習仍未對元首峰會做出肯定承諾,卻與拜登討論到了「臺灣協議」問題。

兩通電話之間,由於不忿美國姿態倨傲,中方開始做出反擊。3月18日,中方楊潔篪與王毅在阿拉斯加當面直懟美方布林肯與蘇利文,說美國沒有資格說「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7月26日天津,中方對來訪的美國副國務卿雪蔓面交兩份清單及「三條底線」,要求美方認錯糾錯;8月31日剛上任未久的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對美方說,如果美國解決不了雙方的歧見,「也就什麼也不必談!」在一連串的提醒、警告及敲打下,美方無奈釋放了清單上的孟晚舟,然後纔有楊潔篪及蘇利文10月6日在瑞士的會談,原則敲定了在年底前舉行兩國元首視頻會議。即便如此,美方對打臺灣牌還是樂此不疲,不見收斂,10月31日王毅對布林肯終於說出了重話:「臺灣問題處理失誤,必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的破壞。」

毫無疑問,對美國這個現實主義的霸權,只服從力,所以「從實力地位出發」從來是他的口頭禪,如今不惜放低姿態,是他有求於中國,更關鍵的是開始感受到了中國的實力。對中國而言,什麼都可以商量,唯獨臺灣問題絕不妥協,所以在秦剛、王毅、楊潔篪之後,習近平再以中國領導人的身分對美國發出的最強音。接下來,就是拜登的思考和選擇了:如果力夠,那就賭一把跟中國在臺海一搏?還是,如果沒有把握,那就另打算盤,尋求一個「次佳解」?總之,形勢發展到現在,臺海及臺灣問題的未來,就全在「力」與「利」的權衡而已了。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