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鯤」潛艦比照維吉尼亞級 美罕見提供先進系統

臺灣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9月28日在臺船高雄廠舉行了命名和下水儀式。(美聯社)

美國海軍擁有尖頂的潛艦技術,除了少數例外,是不會輸出的。如今臺灣9月已亮相的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上,就有某些美國相關技術的要素。

知名潛艦戰作家兼專家薩頓(H. I. Sutton)11日在《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上指出,從影像分析證實,「海鯤」是以現役的海龍級潛艦爲基礎打造的。整體來說,海龍級潛艦十分平衡,爲臺灣發展自家潛水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事實上,海鯤級潛艦雖是以海龍級潛艦爲本,靠逆向工程打造而來,但仍有一些明顯的差異。

而「海鯤」加入美國提供的現代系統後,已跟得上時代。臺灣1980年代從荷蘭接收了兩艘海龍級潛艦,而它們的設計是以荷蘭

劍魚級(Zwaardvis-class)潛艦爲基礎,但劍魚又是從美國海軍的白魚級(Barbel class)潛艦衍生而來。就設計來說,「海鯤」直接傳承了美國和荷蘭血統。儘管如此,媒體盛傳,就某些方面來說,它們是根據日本潛艦打造。分析指出,雖然報導說,日本工程師提供了協助可能是真的,但卻誇大了他們影響設計的程度。巧的是,現代日本潛艦也有白魚級潛艦的血統,因此有些類似的設計選擇。

雖然海鯤級潛艦是以荷蘭潛艦爲基礎,但設計、建造和設備等,都是當地負責的專案,其中有許多新系統取代了海龍1980年代的技術。從外觀就可以看出,海鯤級潛艦藉由改用X型舵,便和海龍有了區別。此外,它還有圍着現代桅杆系統建造的較現代混合指揮室圍殼。而這些桅杆是由美國國防科技公司「L3哈里斯科技」(L3 Harris Technologies)供應,預計將包括光電「潛望鏡」。

分析指出,這些桅杆和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 )潛艦上的類似。而它們的優點在於,不用穿透艦身,萬一意外撞到其他船艦會更安全。相對的,傳統潛望鏡會收入潛艦內,由於意外確實有發生的可能,因此令人擔憂。當它們撞到東西時,可能會彎曲,而和艦身接合處就可能漏水。反之,新系統完全在艦身外,所以不會發生這種狀況。

另一個優點在於模組化,那意味着這些新桅杆能輕易更換。此外,採用現代光電「潛望鏡」,則意味着它不用像傳統潛望鏡般,升出那麼長的時間,因此被發現的可能性較小。

另一方面,「海鯤」將武裝美國提供的MK-48 Mod6 先進技術(AT)重型魚雷(HWT)。早在2020年時,美國已同意售臺18枚。這些武器雖然不是最新,但卻不折不扣地現代,將提供反艦和反潛戰力。

而可望和這些魚雷搭配使用的,是美國海軍著名的潛射「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事實上,UGM-84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已武裝臺灣潛艦,整合進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供應的作戰管理系統(CMS)。至於負責匯入目標數據的,則是雷神(Raytheon)供應的主感應器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