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影城暫停營業 院線大洗牌將至?

(原標題:泰禾影城暫停營業院線大洗牌將至?)

四個月前,帶着熱情與雄心江濤(化名)加盟華景天地購物中心泰禾影城店的運營建設團隊,準備在新領域大施拳腳,但誰也沒想到,四個月後,突然接到總部電話,影城暫停營業,“這是我職業生涯最短暫的就業,院線本身賺錢就很難,受疫情影響,今年就更艱難了。我想未來幾年,想要有一番好的光景,還是需要進口大片國產大片的持續輸血。”

不僅太原,北京、西安、長沙等地多家泰禾影城均已暫停營業。

數據顯示,2019年,泰禾影城總票房爲1.26億元,2020年以來,其票房不足3700萬元。從業績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泰禾集團營收同比大減逾86%,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則同比下滑約193%。

“這是整個大環境,不是泰禾一家影城面臨如此窘境。”江濤認爲。

影視板塊上市公司的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萬達電影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上海電影等9家院線企業的淨利潤均爲虧損狀態,累計虧損已超45億元。

中國電影協會今年中有過測算,全國影院如果在6月復工,2020年全年票房預計在218億元左右,同比下降66%;如果在8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爲128億元,同比下降80%;如果10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在6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91%。

包括江濤在內的四位影院運營者認爲,影城若沒有強大的財團支撐,日子都不好過,但如此境遇下,也暗藏行業大洗牌,新一波收購併購浪潮或將至。

三年三級跳

走進華景天地購物中心九層,恍若進入時光隧道,往昔熱鬧、炫酷的影城一片漆黑,高挑的裝飾玻璃透過的陽光像射燈一般灑在《我和我的家鄉》《一秒鐘》《你好,李煥英》等已上映或將上映的電影海報上,售票處、娛樂區、休息區的鐵架與桌椅落滿灰塵。門口桌子上面還放着消毒酒精與影院場所進出人員登記表,登記表顯示,11月4日,最後一波觀衆進入觀看電影。

“我們還在爲春節即將上映的影片宣傳造勢,但11月下旬,突然接到總部電話,必須暫停,我們也沒有辦法。”江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華景天地購物中心泰禾店今年8月營業,無論是所處位置還是硬件建設,在太原還算不錯,開業之後的營收狀況也還可以,但因爲資金上遇到困難,不得不暫停營業。

作爲中國院線的“黑馬”,泰禾影城成立的時間並不長。

因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2016年,下游院線市場出現併購潮,萬達院線連續收購了大連奧納、廣東厚品以及赤峰北斗星等影城;中影股份宣佈擬以5.53億元收購在東北三省擁有多家影院的大連華臣;完美世界收購今典院線、今典影城和今典文化;阿里影業認購了大地影院10億元可轉債;而恆大、紅星等多家房地產企業涉足影院投資

以地產業務作爲主業的泰禾集團也是這一年開始進軍文化影視領域,試圖探索房地產業上下游延伸的發展機會。

當年末,泰禾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福州泰禾恆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福州世恆天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署了《出資協議書》,共同出資設立北京泰禾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泰禾影視”),註冊資本爲1億元人民幣,其中泰禾恆冠文化持股40%,泰禾影視成爲泰禾集團多元化業務的一塊重要“拼圖”。

泰禾影視經營範圍涵蓋電影發行、電影放映、票務代理、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內容,嘉禾影視以“院線+劇場”作爲突破口,打造一流影院。

如此雄心下,泰禾影視在三年內也實現了影城票房排名的“三級跳”。從2017年的322名,躍升至2018年的120名,2019年再次上升63位獲得第57名,票房上升排名位列全國亞軍。

2019年票房超過5000萬的影投公司票房同比增長統計中,僅有72家影院呈現正向增長,其中泰禾集團票房同比增長率爲139%,正式步入影城票房同比增長率三甲名單。

按照發展勢頭,泰禾影城未來可期。

但在新一輪樓市調控開啓後,房企融資環境收緊,此前高價拿地的泰禾集團於2018年出現資金鍊危機,並從2019年起出現債務違約。

根據財報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泰禾集團淨虧損高達19.73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短期負債高達700.21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僅有35.87億元,遠遠難以覆蓋短期債務。截至10月24日,泰禾已到期未歸還借款金額爲487.10億元,尚未支付的利息爲64.76億元。

鑑於當前經營和債務的困境,泰禾集團的“文娛夢”遇阻。

“集團資金遇到困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公司一位股東的錢未到位,而疫情之下,影院本身經營就難,單水電費房租等都是大筆支出,更不要說盈利了,再加上進口片的嚴重缺席以及國產大片不能及時跟上,整體恢復狀態並不佳。與其持續虧損,不如暫停營業,將損失降到最低,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集團可能會想辦法解決。”江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行業洗牌趨勢已定

就在十月末,江濤還有一份期待。

那就是按照影城情況,無非有兩種,一是解決債務危機,等新的資金注入後,運營情況不錯的泰禾影城,還是有希望繼續營業,二是清理資產,運營不好的影城該轉讓的轉讓,運營好的持續經營也不錯。

“但問題是,影城一個一個轉讓也不是辦法,是不是可以打包出售?”江濤想象着,影城還在,只是換一個牌子,比如,博納、萬達抑或其他院線品牌。

但泰禾影城何去何從,泰禾影視方面表示並未確定。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一些小的院線開始關閉。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以工商登記爲準,我國今年有超過2100家影院相關企業註銷或者吊銷。

對於這些院線的關閉或者註銷的原因,有兩種觀點,一是疫情之下,院線之殤;二是這些院線本身經營就有問題,疫情只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蘇州電影業協會秘書長賈靜鵬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蘇州170多家影院,只有2家倒閉,是屬於中小型的連鎖影業中位置不是很好的地方,站在市場的角度,這兩家店早就應該被市場淘汰,之前還能因種種原因硬撐,但遇到疫情,資產槓桿發揮不了作用,自然就會倒閉。”

其中一家影院一年票房爲400萬元,房租在150萬元,人力成本在100萬元,而按照票房收入分成,該影院的票房收入在200萬元左右,如此算下來,影院肯定是虧損。而疫情的暴發只是加速了此類影院的倒閉。

“行業供給相對過剩,調整在所難免。”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認爲。

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電影院銀幕數量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4.9%,銀幕數從2013年的1.84萬張飆升到了2019年的6.98萬張,高於中國電影票房年複合20.85%的增長率。銀幕增速超過票房增速,說明影院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

劉德良分析稱,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爲8%,2019年僅有5.4%,而且單張銀幕創造的票房也從原來的135萬元降到了85萬元,如此低增速的票房很難支撐起高速擴張的院線建設,經營不善,長期虧損的院線勢必遭到淘汰。

至於什麼樣的院線被疫情輕輕一壓就會遭淘汰,有一種說法是,票房收入很低並連連虧損與沒有財團支撐的院線危機更大。

而天眼查的數據與泰禾影城的關閉,恰恰印證了這種說法。

有意思的是,通過收購,蘇州又新增了6家影院。

截至12月16日,以工商登記爲準,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共成立8200餘家影院相關企業。其中,第三季度此類企業成立數最多,達到近2600家。

賈靜鵬認爲,這就是市場,中國電影歷經調整,天花板遠沒有碰到,電影產業的空間依舊很大。

這也意味着一些小影院的退出意願將增加,龍頭院線公司併購整合或成行業趨勢。

今年3月上海電影宣佈出資8000萬元,以40%的持股比例參與投資設立上影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將通過併購、增資、參股等形式對長三角及周邊區域內的影院進行投資與整合。7月,萬達電影定增預案獲批,募集資金中的30.45億元用於新建影院項目,擬在未來兩年內新建電影院162家,投資總額爲31.45億元。在披露定增預案後的10個交易日裡,萬達電影股價漲幅達16%。

此外,金逸影視擬於今年新增25家影城,橫店影視則計劃新增影院60家。

行業洗牌趨勢已定,機會與風險並存,能堅持下去並及時擴張的院線將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