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3奈米延遲?

臺積電法說前股價橫向整理,但摩根大通證券最新調查發現,積電最新的3奈米制程風險試產時間可能得延到2022年上半年,較原先預期晚了一至二季,部分客戶還擔憂成本太高,在法說前投下震撼彈,外資法人傾向先出脫、靜候法說釋疑。

摩根大通證券臺灣研究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對臺積電中長線基本面持正向觀點,不過,他近期的調查發現,臺積電在原始3奈米制程上,似乎遇到達成效能指標頂峰積體電路尺寸縮放等技術性問題,因此,進入風險試產的時間點纔會比預估時程慢一至二季;另一方面,因新的3奈米原始製程所採的EUV層數相當多,已有部分客戶擔心成本高漲壓力

相較於花旗環球匯豐瑞信證券等於法說前展現對臺積電高度信心,甚至調升合理股價預期,從籌碼錶現來看,國際資金最近對臺積電缺乏熱情,自9月15日以來,僅三個交易日站在買超方,近十個交易日累計賣超高達8.5萬張,最近更呈連三賣態勢,不見法說前押寶籌碼。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是外資圈中少數中性看臺積電的代表,他提出,市場對臺積電的多空爭辯,主軸將會從毛利率轉向產業循環之上,而大摩的觀點是,半導體產業接下來恐面臨庫存調整,這樣的環境不利臺積電本益比擴張,這也是摩根士丹利維持對臺積電「中立」投資評等主因

摩根大通證券最新對臺積電3奈米制程延遲的觀點,瞬間讓市場警報大作,哈戈谷說明,如蘋果iPad等領導3奈米制程的專案,可望在2022年下半年進入量產,然營收貢獻極爲有限,待2023年蘋果、英特爾、超微(AMD),乃至高通聯發科採用3奈米制程後,纔會是較有意義的量產開端。另外,因三星3奈米制程對客戶吸引力有限,臺積電在尖端製程領先地位未有任何改變。

儘管市場看臺積電後市略有雜音,然針對重要客戶創造的營運貢獻,各研究機構觀點可沒有太大歧異。以賽亞調研(Isaiah Research)認爲,臺積電關鍵客戶如蘋果、聯發科、高通、AMD、Nvidia與博通等,在2021年對臺積電營收的貢獻合計可達60%左右,穩定的客戶需求有助於臺積電實現2021年營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