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赴日擴產28奈米內幕!客戶泄口風將給這「知識」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圖/達志影像)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SSS)於9日共同宣佈,臺積電將赴日本熊本縣設立子公司(JASM),初期採用22/28奈米制程,滿足全球市場對於特殊技術的強勁需求。SONY身爲全球最大的CMOS影像感測器(CIS)生產商,臺積電成熟製程需求旺盛遠超乎原本預期情況下,大力擴產,並有機會獲得SONY授權,取得CIS的封裝技術。

SONY集團財務長(CFO)十時裕樹(Hiroki Totoki)早在上月底就透露,臺積電預計在熊本縣、也就是SONY的CIS生產工廠附近設立晶圓廠,並考慮要不要跟臺積電分享在日本晶片製造廠的「知識」。根據臺積電去年在技術論壇公佈過的資料來看,預計28奈米制程將用在CIS,22奈米超低漏電(ULL)製程將用在影像訊號處理元件(ISP),至於SONY本身的堆疊封裝技術,將是有機會與臺積電合作的項目。

臺積電在新聞稿指出,位於日本的JASM晶圓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底前開始生產,月產能達4萬5千片12吋晶圓,初期預估資本支出約70億美元,此案並獲日本政府承諾支持。臺積電也破天荒與其他企業合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計劃投資約5億美金,取得JASM不超過20%之股權,目前也有消息傳出,日本政府將新設支援半導體產業的基金,臺積電預估可以獲得4000億日圓的補助。

早在今年4月,就傳出三星爲了搶佔CIS市場,協助聯電P6廠擴產,但事後傳出合作案告吹,但顯見該市場需求暴增,供應相當緊繃的現況。臺積電則是在4月臨時董事會拍板,覈准資本預算28.87億美元、約摺合新臺幣793.925億元,用以擴產28奈米成熟製程產能,將用在擴產南京廠的產能,預估將擴增月產能達4萬片。

臺積電當時表示,臺灣各廠區的無塵室空間都已滿載,只有南京廠的現有廠房仍有空間,可以直接建置生產線,最終決定在南京廠擴建28奈米成熟製程產能。據《Digitimes》當時報導,SONY將CIS訂單委由臺積電代工生產,但早在40奈米制程止步,原本將擴大在28奈米制程合作的計劃已經擱置,主要是SONY的CIS主要客戶華爲遭到美國實體清單、半導體禁令制裁。

然而,據《天下雜誌》當時報導,SONY近期受到蘋果大量下單,委由臺積電生產CIS晶片,需求量高達4萬片晶圓,才讓臺積電有擴產28奈米制程的計劃。

報導指出,一名臺灣IC設計廠高層透露,過去SONY的ISP一直由臺積電代工,但整體的CIS仍由SONY獨自封裝生產,但隨着全球局勢改變,加上SONY本身的製成微縮技術難以克服,最終找上臺積電共同合作,臺積電也有機會分享到SONY的封裝技術。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也在10月法說上指出,臺積電在全球擴產基於客戶需求、商業機會、營運效率以及成本等因素,目前已經收到客戶與日本政府對於建廠計劃的強力承諾與支持。至於28奈米制程是否有產能過剩的風險?魏哲家表示,日本28奈米制程爲提供特殊技術服務,不會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日本設廠也不在3年投入1000億美元的計劃,預計資本支出日後會增加。

據日本網站iPhone Maniam於9月底報導,市場調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指出,隨着智慧型手機搭載鏡頭數增加、解析度提升,今年上半年的CIS銷售70億美元、年增超過10%。以市佔率來看,SONY高達42%,穩居龍頭寶座,之後爲三星電子25%、OmniVision 13%。

雖然SONY將2021年度(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CIS銷售額目標,從9700億日圓下修至9450億日圓,年增8%,主要還是仍在消化華爲禁令,但在看好CIS後市表現下,包括手機多鏡頭模組、自駕車、物聯網發展可期,預計2022年就能消化完華爲禁令衝擊,3年預計投入7,000億日圓資本支出發展半導體。

至於半導體市場動向調查公司Yole Development指出,往後市場對於CIS的龐大需求,預估2026年的市場規模將比2020年207億美元大增50%,來到315億美元,其中又以SONY銷售預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