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應科所教授王復民:電動車商機可預期更要把握

臺科大應科教授王復民

臺科大應用科技研究所教授王復民指出,對於臺灣石化業加入電動發展,他認爲是有機會的。以市場角度來看,電池全球使用的概況,近五年來成長相當迅速,特別是生活上應用非常的多,他說「每個人不一定都會攜帶寶特瓶,但每個人身上一定至少有一顆手機鋰電池。」而鋰電池不只應用在手機,目前許多載具,包含UPS、電動車、巴士、二輪車、手機、平板藍芽耳機等,都是採用鋰電池來運作

王復民提到在2022、甚至是2030,ESS(儲能系統)、EV(電動車),將會有非常爆發性地成長。

而2021會是轉折點,包括汽油驅動車輛,市場將開始下滑;電動車部分,不論是混合動力(HEV),或插電式混合動力的電動車,甚至是未來可能會有出現的燃料電池電動車,都以很誇張的比例持續上升,預期十年之後將佔整體車市40%,引擎車將下降到60%。他坦言,現階段引擎車並不會完全走入歷史,因爲引擎車仍保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充電或換電站需要配合當地政府政策,並無法加油站很快地做布建,所以電動車在市場整體發展是可被預期的。

王復民說明,電動車動力組成,包含三大要件,一、電池,二、電動馬達,三、電源管理系統。而在電池部分,內部所富含的物質,例如:碳、石墨、矽、鈦等,目前臺灣僅有少數公司進行生產,也是石化業未來可以投入的方向

王復民說,針對產業轉型高值化,不少業者已加緊腳步邁進,他分享包括長春化工每年斥資營業額4~5%進行研發,開發如半導體電子化學品常用的銅箔等,也積極與清大等學校合作,開發相關產品。而中碳公司在投入電池負極材料20年後,也開始佈局儲能市場。聚和國際則是開發鋰離子電池添加劑。顯示各方業者已積極往下個商機發展。

對於石化業轉型高值化的優劣勢,王復民也提出見解,他觀察到石化業的優勢在於發展歷史悠久、產品優質且量大、設備人力借力使力與研發資金充裕,但劣勢上,則有心態相對保守、新產品開發期長、產業文化衝擊與較專注本業投資,這些都會是業者所需要考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