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近139公頃魚塭 申請生態給付

全球黑琵族羣逐年成長,今年到臺南度冬黑琵,目前已經記錄到1200只。(臺南市農業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全球黑面琵鷺族羣逐年成長,今年到臺南度冬黑琵已經記錄到1200只,不僅是全臺最大的族羣,也佔了全世界近四分之一。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配合農委會林務局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鼓勵養殖業者申請陸上魚塭棲地維護給付方案,今年首次試行就有47戶近139公頃申請。

首度試行 業者躍躍欲試

臺南市農業局表示,陸上魚塭棲地維護給付方案今年首次施行,原本上半年就截止,下半年開始試辦,不過,由於5月起新冠肺炎疫情轉趨嚴峻,說明會無法舉辦,因此,農業局也向林務局爭取申請日延至9月底。

疫情趨緩後,農業局除了在七股區公所舉辦說明會,也前進七股養殖魚塭區舉辦說明會,或到對棲地維護給付方案有興趣的養殖業者家中說明,參加方案的養殖業者都希望能對守護黑琵生態盡一分心力。

農業局表示,今年是首度試行,很多養殖業者對方案仍十分陌生,對執行方式也有很多問題。由於申請者於魚塭收成後,10月至翌年3月期間,至少要連續維持1個月維持水位20公分以下,養殖業者擔心,若連續降雨或漲潮導致池水上漲,又因其他因素無法即時排出,針對這些疑慮,農業局也逐一提出應對方案。

養殖業者表示,每年秋冬文蛤池蝨目魚收成後,有人會抽乾池水曬池,但1整個月維持水位20公分以下,對他們來說技術不難,但要配合相關查覈,反而比較沒時間;此外,也有人認爲水位20公分以下,若同時還放養文蛤,沒有大魚吃水藻,還要人工去撈藻,實在不划算。

降低水位曬池 友善鳥類

除了申請農業局棲地維護給付,去年開始也有多位養殖業者參加臺江國家公園生態友善棲地營造計劃,魚塭收成後,降低水位曬池、留下雜魚及不驅趕鳥類,今年也有50公頃投入計劃,讓度冬黑琵的食物來源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