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秋作洋香瓜減產 揪專家釐清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建裕(左)14日會勘北門洋香瓜的農損災情,農民向他大吐苦水。(張毓翎攝)

臺南市種植洋香瓜面積居全臺之冠,其中北門區由於地理環境,產出的洋香瓜口感獨特,但今年秋作洋香瓜疑因氣候影響,洋香瓜長不大,北門區公所估計整體減產7成,農業局長李建裕14日到場會勘時,許多農民向他大吐苦水,農業局將找專家現勘釐清原因。

去年得到北門區洋香瓜評鑑紅肉組冠軍的農民郭寶結大嘆,這期收成真的很差,很多果實長到6、7成大,就停止生長,他種植2甲地的洋香瓜,能採收的數量不到2成,但僅存的這2成果,口感和味道跟以往差太多,根本不敢賣,更別說拿去比賽,所以今年他沒有參加評鑑。

北門區錦湖裡長陳國庸說,北門秋作的洋香瓜每年8月開始播種,早種的洋香瓜還有些許收成,晚種的瓜幾乎無一倖免,農民盼政府以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幫助他們重新整地再種春作的洋香瓜。

李建裕表示,目前接獲安南區和北門區的果農反映洋香瓜有嚴重農損,根據農業專家瞭解,安南區洋香瓜收成差的原因,主要是土壤電導度太高,不利根系生長,無下雨造成溫度降不下,病蟲害增加也有關;至於北門區洋香瓜的部分,仍待之後農改場和南區分署的專家現勘釐清。

北門區農會以「HARU」註冊作爲當地洋香瓜品牌,並自2017年起辦理洋香瓜評鑑,雖然今年秋作的洋香瓜減產,但農會仍將於19日舉辦北門「HARU」洋香瓜產業文化活動,當天除頒獎給評鑑優勝者,還提供400份洋香瓜蝨目魚柳潛水堡和200盒洋香瓜,免費讓遊客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