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土城聖母廟辦萬人糊春牛 民俗與生活產生連結

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爲了傳承迎春牛文化,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文化局長謝仕淵(右三)與主委王增榮(右二)參與制作春牛骨架。記者鄭惠仁/攝影

有40多年曆史的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2018年獲列無形文化資產臺南市定民俗,爲了傳承這一文化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今天開工,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這是有意義且有着先進概念的文化活動,透過與人們的生活產生連結,認識寶貴文化。

「迎春牛」是臺南市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重要民俗活動,從摸春牛、迓春牛遶境、鞭春牛、搶春牛,再以高空煙火、炸蜂炮歡送春牛神迴天庭繳旨,數十年來已成爲臺灣元宵前的盛事,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人蔘與盛會。

爲了傳承這項文化,今年首次在聖母廟製作春牛,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吳文進過去連續爲聖母廟製作了23尊春牛,明年甲辰年迎向第24尊,希望能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傳承「春牛」與「糊紙」文化。

萬人糊春年今開工,設香案稟天奉旨行科,由聖母廟王增榮主委、文化局副局長陳修程擔任主祭,衆人齊撚「紙撚釘」,開工大吉。隨後局長謝仕淵也到工作坊參與制作春牛的牛腹(俗稱冬瓜圈),和主委王增榮以紙撚釘系竹做牛身的骨架。

謝仕淵說,土城聖母廟的迎春牛活動已持續40多年,並已列入市定民俗,這次聖母廟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除了保持民俗也傳承文化,讓這樣的民俗和人們的生活產生連結,也藉由參與制作,更瞭解春牛文化,深具意義。

所要製作的春牛高4尺、身長8尺、牛尾長1尺2吋,吳文進表示,預計在10月17日前完成骨架,18日起萬人糊春年展開,明年1月27日完成,希望人人種福田,明年2月7日舉行春年稟天入宮儀式。未來也將與臺南市文資處合辦教育工作坊,邀請有興趣學習「春牛」、「糊紙」文化的民衆、學生、各級單位向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洽詢報名。

統鹿耳門聖母廟主委王增榮說,牛自古以來就爲人種田、爲人服務,糊春牛,就是種福田,這是第一尊開放給衆人一起糊的春牛,所有參與春牛製作的都要簽名,大家一起傳承文化資產、創造新紀錄。

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爲了傳承迎春牛文化,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爲了傳承迎春牛文化,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今天設香案稟天奉旨行科,舉行開工儀式。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爲了傳承迎春牛文化,舉辦萬人糊春牛活動,文化局長謝仕淵(右三)參與制作春牛骨架。記者鄭惠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