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張安平:未來全球8成市場會徵收碳稅 費用應用在減碳

臺泥股東會董事長安平。(圖/臺泥提供)

記者婕妤臺北報導

臺泥(1101)今(31)日舉行股東會,臺泥近年積極佈局新能源市場,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水泥產量仍有7、8000萬噸,營收目標是希望2025年水泥佔比能低於50%。臺泥2022年合併營收爲1139.3億元,年減6.4%,稅後淨利爲54億元,年減73%,EPS爲0.74元。

談到大陸水泥景氣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國際煤價雖自去年異常高價回降,但尚未回到過去價格,加上臺灣電價上漲,水泥需求稍微下滑,整體較去年持平。大陸水泥市場疫情過後,房地產市場復甦緩慢,加上碳達鋒和碳中和纔是市場的主旋律,整體業績回暖、反轉尚待觀察,仍保守看待。

臺泥在大陸江蘇句容廠推行零碳礦山資深副總呂克甫表示,技術上若要推廣到歐洲與臺灣可行,但因目前國際上只有大陸有電動礦車,臺灣目前法規是不能整車進口,還需要跟相關部會討論;無人駕駛需要礦山場域具備5G通訊條件,臺灣目前不具備此條件。

另談到碳費相關議題,張安平表示,臺泥贊成碳定價,所有生產成本都有價格,無論是碳費、碳稅、碳交易都是複雜的問題,「所有收來的錢都應該用在減碳上面,若用在補助政府其他方面,我是百分之兩百反對;所有收來的碳費都用在支持減碳,我是12萬分支持。」

張安平指出,臺泥在歐洲、廣州重慶都有參與碳交易,以碳定價制度促使企業致力減碳作爲,但相信碳交易制度的推動、更能加速企業減碳的動力,鼓勵減碳績效佳的企業加快減碳的腳步

張安平提到,歐洲2027年全面邊境碳稅,雖然水泥沒有出口歐洲不受影響,但有一部分臺灣中小企業受到影響;張安平也評估美國中國都將陸續開始徵收碳稅,未來全球80%市場都會徵收碳稅,再度凸顯減碳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