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清泉崗將建防炸機庫 陸軍事分析:防不了彈道導彈

臺中清泉崗機場將建36座升級版的強化抗炸機庫。圖爲清泉崗機場的IDF戰機與機庫。(圖/郭吉銓

臺灣最近宣佈斥資1.4億美元在清泉崗機場建造36個可以防禦3300磅炸彈的「防炸機庫」,陸媒軍事專欄作家分析稱,這類型的防炸機庫基本設計應該和美軍的烏山基地嘉手納基地機庫類似,如果是近炸衝擊波很難構成威脅,但若是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導彈等精確打擊武器,在直接命中狀況下很難生存。

經常在大陸媒體撰寫軍事專欄的作者亞洲指出,解放軍目前最常用的重型炸彈,是引進俄羅斯的KAB-1500KR和KAB-1500L鐳射/電視制導炸彈,該彈從高空投下時能夠擊穿10米以上的鋼筋混凝土,或防護能力相同的岩層。加上東風-15C與東風-16等導彈,即便地下設施防護厚度達25米以上,都很難生存。

文章分析稱,隨着速度更高的先進鑽地彈的出現,很多傳統認爲無法摧毀的地下設施都面臨危險,例如美國研製GBU-57(MOP-II)重型鑽地彈,該彈重達14噸,能夠擊穿61米厚的鋼筋混凝土。1噸左右的高強度合金彈頭加速到7-8馬赫,甚至10馬赫以上,能穿多深?目前美國還未對此進行過試驗。按照理論計算,高超聲速的鎢合金穿甲體的穿深超過GBU-57是沒有問題的。

因此,分析認爲,即使是佳山要塞,雖然其存放飛機的主隧道傳說有超過100米花崗岩掩體)仍然難以擊穿,但其出入口和斜向下的通道完全可以被擊穿,且佳山工程已經建成幾十年,大陸已能完全掌握隧道的走向和地下設施佈局

文章指出,冷戰時代常見的加固機庫是以防禦250公斤炸彈直接攻擊和2000磅炸彈近炸的衝擊波爲標準設計的,臺灣現有機庫差不多也是這個水準。美國近年在亞太新建機庫開始超出這個標準,包括韓國的烏山基地、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而臺灣的機庫建造技術還要等美國釋出,可以推測大約與烏山、嘉手納基地類似,頂部有更厚的混凝土和鋼板防護力或許能超過2-3米混凝土水準,但是由於頂部實在太薄,要達到10-20米厚度鋼筋混凝土的防護力依然不可能。而且強化型機庫再怎麼增強,也只能防炸彈近炸產生的衝擊波,如果被直接擊中,那依然是防不住。

文章表示,2008年蘭德公司曾經建議美軍花費200億美元將亞太地區的所有機場都建設成臺軍目前計劃中的這種「超增強型」加固機庫,但後來發現解放軍遠端精確打擊能力提高,繼續建造昂貴的加固機庫只是降低對方搜索攻擊目標的難度,因此開始探索快速分散部署飛機的技術,建造廉價並能夠快速部署的新型機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