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西遊記/爲夢想搭橋 李紹嬅「聽障咖啡屋」三次搬遷後的重生 

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

李紹嬅來自高雄,3年前因爲女兒的「家庭作業」,認識一羣在北京的聽障天使;經過近一年的陪伴、理解到產生感情後,李紹嬅創辦了「彩虹天使咖啡屋」,讓一個又一個糕點帶着夢想一起出爐。對聽障兒們來說,她不只是志工「李老師」,而是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實現夢想的 「李媽媽」。

▲李紹嬅和聽障天使。(圖/記者陳政錄攝,下同)

「北京很大,但仍然有一些很純淨的角落,值得我們去共建」,回憶2016年春天,李紹嬅帶着兩個女兒跟聽障兒們演戲心想「就只是個作業而已」,沒想到在校長的熱情邀約下,她成爲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的長期志工,從一起排練音樂劇到登臺表演的相處,李紹嬅開始覺得,應該帶着他們繼續在人生舞臺上多走幾步。

李紹嬅說,自己一開始喜歡陪的其實是「小小孩」,但這些從小就被父母發現有聽力障礙小天使們,還有機會迴歸正常教育體系,而對於18歲,甚至30歲以上纔來聽障學校,幾乎聾啞孩子們來說,看到他們只能在學校幫大家搬東西時,「那一刻我突然覺得,他們好像也應該要有這個資格,有更多可能。」

烘培是李紹嬅讓聽障兒能夠自食其力的管道

抱着這樣的初衷,李紹嬅效法喜憨兒烘培屋的理念,2017年初用康復中心一處教室成立「彩虹天使咖啡屋」,用書信手語溝通,讓他們學習手工點心製作、點餐送餐服務。非烘培專業出身的她,除了特地回臺灣拜師學藝買書學做堅果塔、鳳梨酥等,假日也帶着孩子們上街推銷,希望能讓他們證明和相信自己手作的價值。

或許上天的考驗永遠不只一個,正當開始有企業、臺商協會伸出援手、團體訂購的時候,原本通州區的咖啡屋面臨拆遷命運,跟着聽障學校一路搬到順義,又在30天之內被迫遷往房山。兩個月內換個三個地方後,爲了獨立於聽障學校,李紹嬅終於在去年10月北京海淀區蘇家坨鎮,找到願意提供場地的弗萊農莊重建咖啡屋。

▲李紹嬅向參訪客人介紹咖啡屋,並舉辦手作體驗課程

「我記得當時臺灣的家人朋友跟我說,已經不要管他們是不是大陸的小孩了,我們就是要繼續幫他們做下去。」李紹嬅深吸了一口氣,她坦言,過去親友對自己的付出除了心疼,卻也有一點點的反對,但當咖啡屋被拆掉的那一刻,自己和聽障孩子們的堅持,讓他們轉爲支持,還共同發起衆籌計劃,除了再找一個門市,也希望能租一個宿舍,讓年紀較長的聽障兒們脫離學校,真正自食其力。

目前,除了聽障學校仍定期開培訓課外,已經有三個小天使專職咖啡店門市工作,跟志工老師一起住在外面,而李紹華每天花三到四個小時的來回車程,從家裡到北京市郊的彩虹天使咖啡屋,一邊教他們做烘培、接訂單、開體驗課程,還兼職扮演「李媽媽」的角色

▲李紹嬅不只是志工老師,還同時擔任自己兩個女兒和這羣大孩子的媽媽。

李紹嬅說,這些聽障兒大多來自農村,有別於學校有阿姨照顧起居,自己打理生活其實是很大的挑戰,不只用電飲食,彼此相處模式都需要她和志工的一再叮嚀,最困難的就是溝通上的認知落差,往往需要「理解理解再理解」,才能在他們犯錯的時候選擇原諒,繼續走下去。

談到咖啡屋的未來規劃,李紹嬅坦言,很多時候,是她自己和這羣聽障孩子的夢想「一起推着彼此往前走」,除了培養一技之長,還要真的幫他們找到一份工作,有基本的員工待遇,這些殘疾家庭的重擔也就放下了。「能夠說他們要的越來越多嗎,其實不是,他們只是生活的越來越像我們,他們想要一個公平的對待。」

回想2011年跟着丈夫來到北京,財經背景出身的李紹嬅沒有想過自己竟然爲了投身公益,捨不得重返熟悉的激烈沙場,她認爲,自己越走越覺得值得,因爲咖啡屋不僅凝聚着來自兩岸、各領域的愛心,更擁有一個北京其他人享受不到的,很純淨的角落。因此,李紹嬅也勉勵每個爲夢想而努力的人,只要有愛,守住最單純的互相信任與感動,就可以繼續堅持,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