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西遊記/彰化大男孩巧手做「療愈小盆栽」 攻上海白領市場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以前總是忙着生產出貨、生產出貨,真沒想過自己現在會來做盆栽(笑)」。林敬準今年31歲,是個來自彰化的大男孩,2008年跟着家人來到上海,最後只剩自己一個留下來,平時不是去種植花房,就是穿梭在文創園區貨櫃屋內,透過網路零售,用「一盞又一盞」療愈小盆栽,乘載自己的「海漂夢想

▲林敬準來自彰化,從工廠流水線日復一日的工作,轉爲經營療愈系盆栽的種植與販售後,他感覺最大的差異就是「比較有溫度」。(圖/記者陳政錄攝,下同)

爲什麼要留在上海?林敬準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大概是「待久了也習慣了」,認爲這邊除了市場大,互聯網模式的商業型態發展迅速,可以讓自己學到不少,不管繼續待下來,或是以後要回臺灣,都能帶着一些「有用的東西」。同時,「既然留下來了,當然想闖出一點成績」。

因爲這些簡單又實際的想法,在家裡大陸經營的傳統產業在2014、2015年,逐漸因人工成本上漲退出後,林敬準先是在松江區創業進軍餐飲、外賣市場,直到後來遇到了人生的轉捩點

▲到國外看展時的新體悟,成爲家裡事業和自己工作的轉捩點。

「那時候我們一家人到國外看展,是那種園藝展,然後就覺得,欸,這種東西還蠻不錯的」。他認爲,上海是一個步調飛快的城市,隨城市建設民衆也越來越難親近大自然,很多人都會願意花一些小錢,佈置自己的家裡或是辦公室,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紓壓管道」。

所以在進行市場調查後發現,全大陸一般民衆,一年至少有5000到8000萬盆的植栽需求,所以在2016年開始,家人一起投入植栽產業,先找了在臺灣的大學教授進行技術合作後,家人負責臺灣的銷售,而他選擇自己一個人,把這個產品帶來上海,在當地找員工,把原本的餐飲店倉庫改成花房,除了專利盆栽底座等從臺灣進口外,種植到銷售自己主導。

▼林敬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盆栽,都能讓消費者感到療愈。

但面對不同的氣候環境和市場習性,林敬準坦言,一開始在種植植物測試期花了不少時間。他說,上海比臺灣冷,許多氣候條件也不一樣,除了透過花房溫度、光源調整,還要測試更多不同品種;此外,銷售管道上除了在商場租賃攤位網路上營銷操作更是「重中之重」。

林敬準說,要解決運送過程中避免產品損壞、初期於網路上打知名度都花了不少時間,特別是兩岸的「網路生態不一樣」。譬如拜網路零售發展之賜,許多商品都能打破空間的壁壘,總部在哪裡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因此在初期試種,並於2018年3月入駐麥可將文創園區,開始逐步進入市場以來,經過一年的發展,林敬準謙虛的說,自己纔剛剛站穩腳跟

▼經過試種後,2018年林敬准入駐文創園區,展開一盞綠微景觀盆栽的市場銷售。

就自家「一盞綠微景觀盆栽」來說,林敬準表示,現代都市人生活繁忙,又偶爾出差,我們以「懶人盆栽」的方式作爲主打,除了水耕多肉植物外,對羅漢松含羞草等植物會將它們種在具有專利的海綿上,放入設計盆栽座裡,上面有模擬太陽光波長智慧LED燈,下面有專門加水口,加水一次放個兩週都沒有問題。

面對市場競爭激烈,林敬準也提到,市面商品價格區間太大,從20元(人民幣,下同)到200元都有,他希望透過加入一些工仔裝飾、文創元素,賦予商品不一樣的溫度,「以前在工廠只在乎最短的時間、最大的產量,現在直接面對終端客人,接受他們的反饋,雖然量不一定能跟以前相比,但是蠻有溫度的」。也就是因爲如此,每個盆栽點起燈來時就像一盞、一盞不一樣的小世界,彷彿乘載着林敬準的海漂夢想,「這或許是一種不一樣的成就感吧」。

▼花房內的每個小植栽,都乘載着林敬準的海漂夢想。

面對未來,林敬準務實的說,目前除了透過參展,固定的時間將盆栽送到現有的實體販售點外,最希望是在新的一年於電商領域發展到穩定,「既然留下來了,總要做出一點成績」。談到怎麼看待近年有不少青年赴陸發展,他坦言「自己蠻佩服的」,因爲他們需要自己從無到有。所以他勉勵自己也勉勵他人,認爲既然做出決定,就要盡力去拚。

▼位於文創園區內的一盞綠工作室貨櫃屋,是平時林敬準接待客人、展示產品、經營電商銷售渠道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