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調整供應鏈 處分大陸資產要小心

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及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日前舉辦「臺商處分中國大陸公司股權業務交易實務論壇」。圖/資誠提供)

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及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日前舉辦「臺商處分中國大陸公司股權或業務交易實務論壇」,協助臺商掌握兩岸最新併購趨勢與脈動,並針對臺商在處分中國大陸公司股權或業務交易時的實務問題或因應策略等事項進行論述與解析有助臺商規劃處分中國大陸投資的途徑與方式。

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下,近年中國大陸本地勞動成本上升、產業結構調整因素,促使臺商不得不正視風險分散的必要性,調整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與業務,重新思考全球佈局策略。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周容羽表示,中國大陸經貿環境陸續受到國際關稅調升、保護主義爆發式疫情等各種面向衝擊,加上當地基本工資調整、落實社保繳徵、反避稅查覈、環保標準提高以及市場競爭的劇烈變化,例如產業轉型、打造自主供應鏈等因素,導致中國大陸市場已非某些臺商投資的首選區域,部分西進臺商選擇退場,亦有部分臺商開始轉移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並透過全球化佈局來分散風險。

周容羽建議,臺商應定期檢視佈局策略,綜合評估自身競爭力及中國市場機會後,進行策略擬定並透過體質調整後,重新聚焦於未來具競爭力之業務,有助臺商在全球的業務發展。臺商調減中國大陸市場資源之際,海外供應鏈的佈局與調整,除提升成本競爭性外,更應轉型升級,創造附加價值,潛在方向包括提升研發與客製化服務能力,成爲向客戶co-design之最佳夥伴,還有依產業屬性建構智能製造強化核心競爭性。此外,臺商也可建構合作平臺,提供整合性服務。透過聚焦精實,重塑企業價值。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馬碩遠指出,臺商處分中國大陸業務常見交易模式有「股權交易」與「資產交易」,不同的交易模式將產生不同的法律風險考量。在規劃調整或處分中國大陸業務時,應針對實際需求就交易模式預先評估,以保障投資價值,並避免交易完成後產生的額外法律風險。

馬碩遠建議,臺商處分中國大陸企業股份或業務時,因應中國大陸外匯管制的相關法律規定,應事先透過合理的交易架構設計與合約安排以掌握交易環節及付款時程,避免產生交易風險。尤其在交易價金匯出機制上,利用相關的付款條件與共管帳戶設計可進一步維護臺商利益,並確保交易安全。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協理詹爲雅分享併購流程所涉稅務面議題,包括臺商出場的稅務架構規劃、盡職調查評估、協商及後續履約階段,並分析不同出場機制涉及的稅負議題及優劣勢比較。評估過程中,可能的稅務法令變動如CFC也需一併納入考量。另外,臺商處分中國大陸資產後之所得回臺抵繳營所稅所需的相關文件與規定,也須提前留意相關稅務法令之要求,以提前準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謝淑美觀察,在規劃階段以賣方立場而言,在層層稅負下,交易架構模式將涉及最終賣方實際上可取得價金之多寡,因此出場的交易模式乃規劃階段之重點。同時,在實務操作上,中國大陸各地稅務部門可能對某一稅務議題有不同見解,臺商在規劃處分中國大陸業務時,應事前與當地稅務部門溝通以確保順利出場。

普華永道諮詢(深圳)有限公司執業會計師覃宇認爲,臺商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公司分立後出售、出售股權不同情境下成本認定、以及臺商出售包含中國大陸公司在內的多國家標的出售。覃宇提醒臺商在處分中國大陸公司股權或業務時,應適時評估稅務風險,並留意相關稅務規定所需的時程要求,提早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