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改革豈能靠漲價和升官

(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鐵局長杜微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臺鐵每2年都會提出票價評估,預計今年底前就會向交通部提出票價合理化的報告。儘管新任交通部長王國材隨即表示,「調漲票價並非臺鐵改革優先事項」,但如果在太魯閣慘劇之後,臺鐵局提出的改革第一槍竟然只是例行性的票價檢討,可見要改變臺鐵僵硬的組織文化有多困難!

在太魯閣罹難者頭七之日,「火車駕駛聯誼會」爲了悼念罹難司機員,發動全線列車事發的上午時間同步鳴笛。當時「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理事長受訪時表示,臺鐵司機員以前因有平交道已感到行車不安全,但「直到4月2號那一天,我們才真正警覺到,每天司機員上班就是在冒險犯難」。這些話聽在以火車通勤的乘客耳裡,也才驚覺「冒險犯難」竟然已是生活之日常。

我國憲法第144條規定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佔性之企業,以公營原則」,而臺鐵即屬公營公用交通事業。憲法所以規定公用事業以公營爲原則,目的是要以政府的力量增進公共福利,故而公用事業設立宗旨原本不在於營利。因此,若思考要以票價來反映公用事業的成本和利潤,或是放大了「票價合理化」對公用事業營運的直接影響,其實都與公用事業設立的目的未盡相符。

臺鐵局從實務運作中提出的改革計劃內容,票價合理化恐怕是最容易想到、也最簡單的「改革」方式。同時,類此主張其實是爲了導向臺鐵存在人力不足、員工待遇不佳的情形,才讓臺鐵遭受批評,甚至存有難以根治沉痾。事實上,這些診斷出的問題和處方,其思維反而說明了這就是不易撼動的「組織文化」。

太魯閣號事故究責,除肇事工程包商被依過失致人於死遭起訴外,這項公共工程從招標施工過程中,交通部和臺鐵局均負有監督和執行施工安全的法定權責。然而,日前交通部長交接典禮和卸任部長惜別會中,竟是充滿着「感恩與祝福」的氣氛,大家彷彿都是太魯閣號慘案的「局外人」。從交接和林佳龍惜別會,即可知爲何組織文化不易撼動?

臺鐵發生近60年罹難人數最多的慘案後,交通部政務次長升部長、鐵道局長升政務次長、臺鐵局副局長升局長。這些業務主管機關的高層官員本應接受行政法上有無違法失職的調查與究責,行政院長蘇貞昌竟紛紛提拔他們升官,甚至鐵道局長還是「跳升」,難道是肯定他們對發生慘案的「傑出貢獻」?這種毫無政治責任觀念官場文化,又如何期待未來臺鐵有所改革?

其實,執政者文過飾非的功力習性,讓百年老店臺鐵改變了原有良善的組織文化,員工也逐漸喪失公共服務熱忱和精神。從林佳龍的惜別會、票價合理化、交通部和臺鐵局的新人事,乃至於司機員沒想到乘客也跟着「冒險犯難」,這種組織文化纔是臺鐵陷入改革困境主因。(作者爲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