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4成民衆提早退休卻茫然 專家提3點建議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根據遠見最新調查臺灣有將近4成民衆提早退休,但原因不乏失業、健康因素家庭因素,甚至是無法負荷工作,且多數卻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退休金養老,對此,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給出3點建議,認爲民衆應儘量提高勞退新制的自願提撥率,且避免未老先退,最後,即使退休也要持續理財。

根據勞保局統計,至今(2015)年4月爲止,僅有5.51%勞工自願提撥至個人勞退帳戶。對此,巫慧燕指出,假設民衆工作30年,以年利率2.5%計算,到60歲退休時,勞保加勞退(含自提6%)的退休金最低爲新臺幣188萬8,314元,最高則高達1,097萬3,692元。

她進一步分析,若以主計總處每人年平均收入81萬8,881元、所得替代率7成計算,假設年通膨率2.5%,民衆退休後生活20年所需花費應爲1,500萬8,687元;根據施羅德全球確定提撥制退休金計劃研究報告,民衆提撥率至少要達到薪資的15%,以每年3%的實質投資報酬率,經過40年時間,退休後纔可領到退休所需金額的三分之二。

巫慧燕認爲,勞工不願提撥是人的慣性,但其實不利退休生活,因此建議政府,可效法美國401(k)退休金計劃,在員工反應取消之前,採「自動加入」機制,甚至可隨着勞工年資薪情「逐年加碼」,藉此克服員工不主動提撥的慣性,替民衆準備退休後生活資金。

巫慧燕也憂心,目前臺灣65歲及以上的勞動參與率僅8.79%,遠低於韓國的43%、日本22%、新加坡爲19%,也比全球平均29%低得多,她認爲,臺灣因社會高齡化造成勞動人口短缺,應以老年勞動力補充、活化工作內容,因此建議成立銀髮族人力銀行,藉此媒合供需雙方,民衆則應儘量避免未老先退休狀況法定退休年齡也可參照國際放寬,像是澳洲,從2023年起便將法定退休年齡延後至67歲,瑞典也正研議延後法定退休年齡一事

至於退休後財源,巫慧燕說,因應長壽風險,愈來愈多國家不再一次領取所有退休金,且鼓勵民衆將退休金轉至收益產品或抗通膨產品繼續投資,甚至是購買長壽年金險,以美國爲例,個人退休帳戶(IRA)投資策略或提供收益的彈性較高,因此成爲美國退休民衆運用退休金首選,英國則取消退休後轉至傳統年金保單的規定,改以遞延年金保單取代。

另外,有部分國家則以逐步提高退休金提撥率、延後退休金領取年齡等方式,減少民衆退休金可能不足的風險;針對臺灣民衆,巫慧燕的建議是,以收益型標的延壽年金保單作爲退休後收益來源,且在勞退新制的投資選項中,可用「生命週期基金設置預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