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能陶醉抗疫成績!外媒點出內憂外患:中國軍事威脅緊跟在後

資深駐臺記者表示,臺灣雖在新冠抗疫取得成功,但卻面臨各種內憂外患。(圖/路透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臺灣在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相較於各國感染者人數急遽飆升,不僅病歿人數控制在10名,還與帛琉開啓「旅遊泡泡」計劃,得以維持日常生活,亮眼的抗疫成績全球有目共睹。然而,有資深駐臺記者警告臺灣當局應居安思危、不能因此自滿,因爲除了乾旱、缺水以外,臺灣經濟高度仰賴中國市場,且中國的軍事威脅擺在眼前,軍武規模與兵力訓練明顯處於劣勢

資深駐臺記者希爾頓.葉(Hilton Yip)在香港出生、成長於加勒比海島國,在東亞有10多年生活與工作經驗,還曾在中國官媒任職。他在美國學術期刊《Foreign Policy》撰寫文章「臺灣自滿新冠抗疫成績讓人憂心」(Taiwan’s COVID-19 Success Is Worryingly Smug),分析近年臺灣在防堵疫情成功後,同時所面臨的內憂外患。

他在文章一開頭時表示,相較於全球各國在因應新冠疫情時經濟衰退,臺灣在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爲2.98%、同時預計今年經濟成長將遠超過4%,儘管與中國僅隔着一道海峽,但卻成功防堵疫情擴散,至今僅有1100起確診病例、10人死亡,「臺灣在抗疫上確實有理由感到自豪、甚至沾沾自喜,然而卻也掩蓋其他的重要關鍵議題,尤其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岌岌可危。」

▲希爾頓.葉指出,臺灣軍備武器處於劣勢、危機意識不足,在面臨中國威脅未做好準備。(圖/路透社)

希爾頓.葉警告,中國近年軍事動作頻頻,不僅大力擴編海軍,還派遣兩棲登陸艦艇航空母艦環繞臺海,甚至屢次派遣軍用機繞過海峽中線、侵擾臺灣防空識別區,從近來的好戰舉動與各種言語警告來看,2名美軍高階將領分析,北京當局恐怕於6年內就會大舉派兵入侵、攻擊臺灣。

他舉出,在面臨中國軍事領域上的步步進逼,臺灣當局顯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因爲在艦艇、軍機、潛艇,以及軍隊素質都處於極大劣勢,包括今年3月22日兩架F-5戰鬥機在飛行訓練時相撞,以及先前的各種戰機意外。

他分析,「雖然過去數年臺灣在軍購案中與美國達成戰機、坦克、巡弋導彈、無人機等武器交易,但臺灣政治人物與民衆仍希望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時,美國能挺身而出。然而,美國華府在面對臺灣問題時所展現的語意不明的曖昧態度,都再再顯示臺灣不能倚賴美國的援助保證。」

▲臺灣軍事訓練役期僅爲4個月,與南韓新加坡的20個月相比嚴重不足。(圖/路透社)

他也舉出臺灣全民軍事義務訓練的役期上僅爲4個月,與南韓、新加坡的20個月相比顯然是太短了,根本不可能獲得充足訓練,且也嚴重缺乏備戰意識,與南韓、以色列等國形成鮮明對比,儘管臺灣當局同意改革後備體系,但涉及人員僅爲77萬後備軍力的3千人,且從2022年纔開始。

他表示,從今年3月初爆發的「自由鳳梨」議題上來看,臺灣在經濟上嚴重依賴對中國(包括香港)的出口,除了有高達95%的鳳梨出口至中國,中國在臺灣農產品輸出上也是最大的市場,光是2019年就佔臺灣貿易的30%。而除了農業以外,中國爲臺灣最大出口國、同時也是最大貿易伙伴,2020年佔比超過43%,佔臺灣總貿易額的34%。

他指出,臺灣在地緣政治上面臨高度緊張,而全球正設法擺脫在半導體供應上對臺灣的高度依賴,美國總統拜登曾於4月16日會晤日本首相菅義偉時討論,應避免在晶片供應上高度依賴臺灣。

▲臺灣面臨旱災,頭前溪露出大片河牀,造成新竹科學園區水資源短缺。(圖/路透社)

另外,他也點出臺灣正面臨水資源、電力、勞動力、人才資源與土地短缺,由於近來臺灣經歷乾旱,沒有颱風降雨減少,導致水資源的短缺,而這也在工業、科技產業上造成擔憂,因爲工廠需要大量用水

他在文章末段再次警告,雖然臺灣在新冠抗疫上取得成功,然而在國防軍事、經濟領域上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臺灣問題影響日本存亡!菅義偉坦承「很重要」:與美國維持嚇阻力

►Podcast《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