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CPI年增率近月高於2%值得憂慮嗎?央行臉書這樣說

▲央行解釋通膨如何衡量。(圖/翻攝自央行臉書

記者陳心怡臺北報導

央行今(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通膨(inflation)係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或是「等值貨幣,其購買力持續性的下滑」。因此,如一經濟體的一般物價具「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才稱爲有通膨的現象。經濟學者大多認爲,最能夠用來衡量通膨的一般物價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至於什麼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呢?央行解釋,CPI系用以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服務價格水準變動情形;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7大類,共選查368個項目羣。這一籃商品與服務的組成項目,通常每天都有漲有跌,以今年4月與去年同期比較來說,上漲者230項,下跌者117項。

央行提到,今年4月臺灣的CPI年增率爲2.09%,迨入5月預期仍將高於2%;主因近來國際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且上年同期疫情衝擊,比較基數低,應屬短期現象。展望本年下半年,基期偏低因素將逐漸消退;加以國際普遍預期,國際原油等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高,CPI年增率可望緩步回降至2%以下。

央行表示,臺灣目前尚無通膨之虞,主要機構對本年全年臺灣CPI年增率預測多在1.5%上下;另因本年國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油價大幅回升,本行預測扣除蔬果能源之CPI(即核心CPI)年增率則僅約1%。

央行指出,維持物價穩定系央行的重要職責之一,即使近月臺灣CPI年增率逾2%僅系短期現象,央行仍將密切關注影響國內CPI年增率的國內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