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這幾區盛行率最高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佈「大腸腸癌治療地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據最新資料顯示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爲提升民衆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其中以2014至2018年臺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臺北區高屏澎)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基因變異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是腸癌的高危險因子,推測可能與民衆日常生活飲食型態,以及健檢與治療意識有關,導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第4期,故死亡率亦高。

王照元提及,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此外,腸癌病程惡化快速,容易轉移,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呼籲民衆若有上述「自覺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篩治,並養成定期健檢習慣。

王照元指出,若罹患晚期大腸直腸癌請勿消極面對,第四期治療方式與時俱進,現今晚期抗癌策略爲「接力治療」,可大幅延長病患存活期。依照目前健保規範,若於第一線治療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至第三線治療可接力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如此,病患可使用到最多線健保標靶藥物,得以延長疾病穩定期整體存活期。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經運用2014至2017年健保資料連結癌症登記與死因資料分析發現,接力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高達近2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