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香」西港香24日遶境 文武陣頭齊發有看頭

西港慶安宮今年自辦自練的文武陣就有31組之多,宋江陣也打破慣例,加入女性隊員操演。圖/西港慶安宮提供

有「臺灣第一香」之稱的西港香18日展開系列活動,24日起重頭戲,有西港、佳里、七股、安南、新市、安定96村莊各宮廟參與的3天遶境,慶安宮首辦香科就是甲辰年,3年一度迄今正好滿240年,相當難得,西港香特色是文武陣頭,有曾在國慶演出的金獅、白鶴陣,還有罕見採世襲制的蜈蚣陣,而近年受少子化影響,陣頭傳承不易,像「武打」類型的宋江陣,也開始有女性參與。

西港香在2009年就名列國定重要民俗,在地宮廟自辦自練的文武陣頭聞名遐邇,今年共有31隊自練陣頭,其中如七股樹林裡寶安宮代天府的白鶴陣就是全臺唯一,「童子戲白鶴」橋段搭配宋江陣操練,一出陣至少得要60人以上,而西港港東里烏竹林廣慈宮金獅陣演出兼具美感與力道,成員近50人聲勢浩大,遶境前1、2個月就得召集操練。

另外蜈蚣陣也是西港香特色,西港慶安宮主委方一峰說,今年蜈蚣陣神童有70人,與一般對外招募不同,西港蜈蚣陣採世襲制,都是固定人家一脈相傳,至少得是親戚關係,加上年齡、體重限制,而因爲雞與蜈蚣相剋,生肖屬雞的孩童還不能參與,相當特別,而且隨行陣仗浩大,遶境途中接待蜈蚣陣休息的宮廟,至少都得準備約1200份餐點纔夠吃。

而自練的宋江陣也有9陣之多,至少都是36人起跳,由於體力、耐力要求高,以往都以男性爲主,現在也逐漸加入女性成員及孩童,平均年齡層降低,但執教的也還有百歲以上的老師傅,文陣中的北管由劉厝聖帝宮操辦,這幾次香科都是外聘,廟方也計劃重新培育人才再復辦北管陣。

方一峰說,西港香爲傳承民俗都是傳統陣頭參加,若有外地宮廟報名,若未能3天遶境都參與也會婉拒,好在居民及信衆都很用心維繫,像廟方準備一萬份王船添載品,就有不少來自海外的民衆寄付,希望政府也能持續重視歷史傳承,保留優質宮廟文化。

西港香將至,信衆將分靈的神尊、鯉魚公請回廟中「鑑醮」,參與盛事。記者莊曜聰/攝影

有「臺灣第一香」稱號的西港香即將登場,廟方準備一萬份王船添載品,其中包括不少是來自海外的信衆寄付。記者莊曜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