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子花車影像前進國際!攝影師沈昭良:按快門反而是最簡單

沈昭良專題攝影的方式,走遍全臺紀錄電子花車舞臺的各種形貌作品〈STAGE (舞臺車)〉。(圖/沈昭良攝影/國立臺灣美術館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臺灣知名紀實攝影師沈昭良,曾讓電子花車影像登上國際,他暢聊幾十年來的攝影人生,直說「拍照前後,有很多事情而要準備,按下快門反而是最簡單的動作。」而他認爲「觀察」是一名攝影師的基本功

沈昭良接受文化總會電臺節目《文化ya總會》節目訪談,回顧一路以來的創作感想。學生時期念電影的他,退伍後到日本求學,才真的對影像有所認識,決定鑽研攝影,當時他對東京「築地市場」的人事物相當有興趣花費16年不間斷前往拍攝,忠實紀錄着搬遷之前的築地市場百景,也成爲代表作。

沈昭良的作品明顯展現對土地人文的愛好,在他的鏡頭下,明明是同一個人,卻有不同的面貌,例如臺上搖曳生姿電子花車女郎,下了舞臺後只是一個疲憊的單親媽媽

他也回憶拍攝《臺灣綜藝團》時的某一天,在綠油油寧靜阡陌間,突然出現英語歌旋律,原來是有人辦喜事,請歌舞團表演,一連唱了2小時的英語歌。沈昭良發現歌舞團不斷在進化,那是一種與生命結合的生活,顛覆對鄉下歌舞團表演的刻板印象

「拍照前後,有很多事情而要準備,按下快門反而是最簡單的動作。」沈昭良認爲,「觀察」是一名攝影師的基本功,要觀察出現場狀況,然後即時做出反應,聽起來跟他的新聞背景有點類似,他也認爲,如果沒有當時跑新聞的經驗,或許就沒有後續的攝影生活,因爲每一條走過的路都勢必爲人生留下點什麼。這段經歷對他而言,留下的就是他對攝影的堅持與忠實。

▲沈昭良走遍全臺,紀錄電子花車舞臺的各種形貌。作品〈STAGE (舞臺車)〉。(圖/沈昭良攝影/國立臺灣美術館) 而色彩是構成照片的基本元素,一張照片到底應該用什麼顏色呈現?沈昭良說,當色彩有一特定的文化意義時,就不能排除。舉例來說,在拍攝電子花車時,顏色就是不可迴避的,因爲強烈的色彩是臺灣電子花車的特色

提到臺灣的代表色,沈昭良直覺是黃昏時那動人且深邃的漸層藍色,他稱爲「魔幻時刻」,也強調這樣的瞬間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順利拍出。

數位當道的年代,沈昭良沒放下傳統底片,因此有時按下快門後,在照片沒洗出來前,連他自己也不曉得會拍到什麼樣的臺灣顏色,「這也是攝影的有趣之處」。 《文化ya總會》節目將於週六下午4點在Podcast等平臺播出,除了訪問沈昭良,在「文化很有事」單元主持人湯佩儀將解說風靡全球的寶可夢到底是如何誕生;而「ya總會上檔」則是介紹嘉義228紀念館以及臺北共生音樂節線上音樂會活動。

文總《文化ya總會》邀請臺灣紀實攝影師沈昭良(中)分享創作心路歷程。(圖/文化總會提供)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