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何時才能轉大人?

▲面臨經濟困頓、產業升級瓶頸臺灣,該如何順利「轉大人」?(圖/視覺中國CFP)

文/謝邦彥

「轉大人」除了有從小孩轉變成大人之意,也可解釋爲「從一個階段移往較高的階段」。此外,中醫也會利用食藥調理,讓孩子的身高能更超前,順利「轉大人」!

甫播畢的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描述大學念6年都畢不了業的超級「魯蛇」花甲,爲了阿嬤後事回到家後,與家人在爭吵、互動間找回了親情,找到了愛情,找回對阿嬤的記憶,也找到了自己,終於成功「轉大人」。而這不電視劇,也帶起了年逾花甲父執輩們的再次省思,讓他們的心靈也重新「轉大人」。

臺灣,面臨產業與國家升級的瓶頸、面對社會各種經濟發展的困境,更面臨藍綠惡鬥的輪迴、面臨決策爭議民衆抗爭亂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預測,臺灣於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爲亞洲四小龍之末,到了2022年仍居四小龍之末,對此排名現在的政府有能力帶領檯灣走出經濟低迷「轉大人」嗎?

外冷內亂的臺灣

對於跟臺灣有關議題網民的看法又是如何?分析網民對於國內政策熱門話題討論情況,透過全球動力科技eyeSocial平臺分析近3個月內網路輿情就會發現(見圖一):網路聲量排名第一的是「年金改革」,其次是「前瞻計劃」、「一例一休」、「九二共識」、「一帶一路」、「新南向」、「去中國化」。

聲量前三名的議題,不僅引起藍綠政黨的對立,也煽動官民的對立。尤其「年金改革」引發軍公教團體走上街頭,甚至串連防堵蔡英文總統的行程;而前「瞻計劃」則讓立法院審查空轉,還爆發全武行。反觀與國際間的合作、與經濟活絡有關的「新南向」與「一帶一路」,在網路上討論聲量相對低,媒體也鮮少報導。從而可見民衆對於「島內」以外的事物默不關心,亦反映出臺灣「外冷內亂」的現象。

有經濟學者便一針見血的指出臺灣經濟現正面臨的困局低利率、低薪資,貨幣政策陷泥沼;高舉債、瀕上限,財政政策難施展;天不應、地不靈,投資不振出口差。難怪就連臺灣首富郭臺銘也說出「未來非必要,不會回臺投資」的重話臺北美國商會也指出,由於兩岸關係不明朗,不會增加在臺灣的投資。臺灣,悶啊!

▲2017年近3個月網路聲量與情感分析(資料來源:全球動力科技eyeSocial平臺)

走向國際注入翻轉活水

對於苦悶的臺灣,網民又是如何評價?利用聲量及情感分析結合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見圖一):「一帶一路」、「新南向」的網路聲量雖低於國內爭議性的話題,但情感分析卻是正面(P/N比大於1)。而「年金改革」、「前瞻計劃」、「一例一休」雖然聲量高,但情感分析屬於負面(P/N比小於1)。

這種議題聲量高、情感卻負面,代表網民對於這些議題的反感;反觀議題聲量低、情感正面的「一帶一路」、「新南向」,則可看出民衆對於這兩個議題具有期待,可惜因爲媒體報導不多與島內氛圍所致,導致關注度低。

「新南向政策」是方向對但卻沒有具體政策,而一帶一路是效法成吉思汗」的國際政策,只因其爲中國大陸所推行的政策,於是臺灣民衆纔會覺得「與我何干」。

然臺灣是個海島國家,以外貿出口爲主,自然不能獨立於國際之外。可現今的臺灣卻逐漸走向封閉之路。如何能讓臺灣「轉大人」呢?筆者建議如下:1.減少民粹降低紛爭(去中國化引起民衆反感,P/N比爲0.4)2.與國際接軌不畫地自限3.媒體增加國際新聞報導,勾起民衆自覺4.穩定兩岸關係,吸引國際投資

希望未來臺灣能多有國際經濟合作、少有意識形態,期待臺灣早日「轉大人」!

●謝邦彥,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秘書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報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