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還需要TaiwanPlus嗎?外籍顧問主導「臺灣聲音」 第3次換主管有救嗎?
圖片來源 邱劍英攝
【文 沈朋達】
TaiwanPlus作爲臺灣第一家面向國際觀衆的英語頻道,2021年成立以來,花費58億臺幣的TaiwanPlus被賦予重大任務。但3年多後,這家電視臺卻被爭議籠罩:從去年美國大選時稱川普爲「重罪犯」,到陸配參政權的報導,都被質疑立場偏頗。
不到20萬的app下載量,遠少於2021年設定的100萬目標。每月約100萬的YouTube頻道觀看次數,和韓國同業阿里郎國際放送的800多萬相比也相形見絀,被立委批評成效不佳。
欠缺臺灣聲音的編輯室
前員工Penny(化名)指出,長期主導編採會議的,是一名身在紐西蘭的外籍顧問,和多名外籍核稿編輯。主管新聞部的臺籍經理和外籍副理雖也參加會議,卻多是旁聽不介入。少數的外籍員工決定了TaiwanPlus的新聞走向。
Penny記得,一次蘇花公路坍方時有同事提案報導,但外籍顧問似乎不知道這條路中斷對臺灣東部影響多大,因此一度否決。去年周杰倫睽違7年在臺灣開演唱會時,外籍編輯也不認識這位傳奇歌手,猶豫是否需要報導。
TaiwanPlus對此迴應《天下》,目前編採會議由新聞團隊共同討論方向。
Taiwan Minus:臺籍記者的職涯天花板
不只一位記者都曾被主管明確告知,由於英語發音不夠標準,他們無法出差採訪。臺籍記者經常被安排協助外籍同事規劃題目、約訪、翻譯和各種行政事務。但一些年輕、來臺不久,甚至沒有新聞資歷的外籍同事,卻獲得上鏡機會。
TaiwanPlus迴應《天下》,指該公司是面向國際的英語平臺,因而有必要督促訓練英語非母語的本國籍記者適當校正表達能力,新聞部也提供各種教育訓練。但實況是,公司有開設給外籍記者中文課,但臺籍記者沒有相應課程,也沒有人來協助他們改善發音。
這造成臺籍記者的高流失率。TaiwanPlus迴應,目前新聞部有8名外籍和4名臺籍記者。
但Eric指出,實際上土生土長、英語非母語的臺籍記者只有一位。
TaiwanPlus的擇才策略,使得記者和核稿編輯都以外籍爲主。但缺乏新聞經驗、又不夠了解在地背景的團隊,讓新聞時有出錯。
比如:2023年7月一名外籍記者報導美國拜登政府無償「軍援」臺灣時,誤稱爲有償的「軍售」;而一則關於2024年9月共軍在福建大埕灣演訓的新聞,也錯誤下標成「中國越過臺灣海峽執行登陸」。
TaiwanPlus新聘的總編輯曹郁芬預計在7月上任,這是母集團公視就美選爭議報導進行內部調查後,做出的建議之一。
歷經一連串風波,臺灣還需要TaiwanPlus嗎?從數據上,截至2024年共累計了2.6億次的影片觀看數,而且來自海外的流量比例高達97%,來源的前三名是美國、菲律賓和印度。
即便外界批評不斷,Alex依舊相信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我只是想把我們是誰,我們的文化,讓更多人看見。」
【延伸閱讀】
獨家雙鐵人事》71歲跳槽降薪!鄭光遠爲何從賺錢高鐵,接下虧損臺鐵?
洛杉磯「殺雞儆猴」的政治秀?川普爲什麼硬要派兵?
大罷免31:0》大罷免最新進度、第二階段名單、截止日期一次看
BLACKPINK、BTS來臺灣都找它 必應如何成爲亞洲演唱會製作龍頭?
Z世代爲什麼重新迷上「Coach包」?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