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氯乙烯頭份廠地下水污染整治成果

臺灣氯乙烯廠房已在20年前拆除,目前廠區上密佈着整治地下設備。〔謝明俊攝〕

苗栗縣徐耀昌22日上午前往舊臺氯廠視察地下水整治設備運作。〔謝明俊攝)

臺氯舊廠區地下水整治工程,包括利用生物處理法。〔謝明俊攝〕

臺氯舊廠區地下水整治,定期檢測水質。〔謝明俊〕

臺氯舊廠區還有大坑一區仍持續加強整治。〔謝明俊攝〕

臺灣氯乙烯頭份廠自1977年開始生產氯乙烯,造成廠區內土質及地下水嚴重污染,頭份廠於1997年停工拆除後展開一連串的污染整治工作,終於在2017年獲苗栗縣政府解除列管,苗栗縣長徐耀昌22日上午前往頭份廠視察整治成果,廠內還有一部分場地仍在進行整治,徐耀昌希望廠方繼續努力,共同打造乾淨的居住環境

臺氯頭份廠是在1970年開始整地興建廠房,並於1977年開始運轉生產,後來經營權歷經移轉,一度轉由澳商BTR,最後1997年移轉檯聚集團,同一年,臺氯頭份廠停止生產並進行拆除,並從1999年開始進行土壤覆育及地下水整治。

2000年,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法公佈後,2006年,臺氯頭份廠被宣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域,正式對廠區列管,由於當時的環保技術不若現今進步,所以,臺聚集團花了許多經費,用在消除廠區土壤有毒化學物質成分,成效一直有限。

因此,臺氯頭份廠在2008至2010年間,整整花了2年時間,重新做土質及地下水調查結果發現廠區地下土壤都屬砂礫層,有毒物質因質量較重,會下沈滲透,以致地下水層污染一直無法根除,因此,廠方從2011年開始引進最新技術方法進行整治。

新的整治技術包括3方面,第1是阻隔工法,利用透水性反應牆,在地下阻絕有毒化學質物蔓延,其次是用生物處理法,將好氧及厭氧細菌拉入地下,協助消化有毒物質,再透過化學氧化處理,進行第三層次分解毒物。

經過5年的努力,大部分廠區土地已經完成整治,苗栗縣環保局經過2次檢測合格後,苗栗縣政府於2017年3月,對其中部分廠區解除列管。

臺聚公司表示,目前廠區內整治工程設備仍持續運作,經過檢測,只剩廠區「大坑」部份,有毒物質濃度仍然偏高,廠方仍持續加強整治作爲。

22日上午,苗栗縣長徐耀昌前往廠區視察,瞭解廠方目前對廠區後續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進度,徐耀昌表示,今天適逢世界環保日,對廠方投入整治的用心及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廠方持續努力,一起來確保居住環境乾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