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趴趴走-龍潭第一街客家聚落玩透透

▲早期三坑婦女聚在黑白洗,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八卦王錦河攝影

青錢第是張家堂號王錦河/攝影

▲距離老街不遠的三坑生態公園,是近年新增景點。王錦河/攝影

▲三坑老街香噴噴的菜包,剛出爐就引來遊客。王錦河/攝影

三坑老街王錦河/攝影

說到桃園龍潭,很容易連想到是一處客家聚落,在「龍潭第一街」三坑老街上,卻可以發現客家人閩南人共同的生活足跡,鄰近的桃園大圳,還有「烏山頭水庫之父」八田與一的身影

三坑老街(又稱三坑仔)比不上三峽大溪老街的氣派,沒有華麗巴洛克街屋立面,只有純樸的紅磚街屋,才短短100多公尺,有人乾脆稱之「全臺最短的老街」。

■閩客融合 別有洞天

爲了防禦需求,老街外窄內寬,走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街上的小吃店,賣着閩南人的「紅龜粿」,也賣客家的「紅豆粄」。

龍潭鄉導覽協會徐鳳園說,三坑居民7成是客家人,3成的閩南人,外出講客家話,回到家纔講閩南話,閩客融合的結果,可以從小地方察覺。他指着一塊招牌,上頭寫着閩南話「食飽飽」,下頭寫的卻是客家小吃「大粄圓」。

透過大漢水運之便,三坑在清代繁榮一時,樟腦蔗糖稻米,都可運到艋舺與新莊,他解釋,運貨物平底船可直接衝上岸,船伕以長竿撐船,並非網路上所說的拉縴

日治時代建造桃園大圳,在當地燒磚,挑擔工人日本工程師,來往穿梭在三坑老街上,在這羣日本人中,其中一位是年輕時的八田與一,他後來轉往嘉南平原建造烏山頭水庫,備受推崇,少爲人知的是,他剛來臺灣時,曾在桃園大圳奉獻心力

■青錢第 百年曆史

昔日老街上都在做生意,有油行酒商中藥鋪棺材店門牌33號的店家至今懸掛「櫻花啤酒日文招牌,徐鳳園說,當時挑磚工人一天薪資2毛錢,而一瓶啤酒就要價5角,算是高級消費。

三坑擁有龍潭地區最多的三合院,位於稻田間的「青錢第」,有100多年曆史,是張姓人家堂號,護欄牆上設有防禦槍口,呈八字型很隱密,若不仔細找的話,很難察覺。

桃園龍潭旅遊

INDEX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前往三坑,走臺三乙往石門水庫的路上,抽水站前轉永福路;前往大平,續走臺三乙往石門水庫方向可達。搭車者可在桃園車站,搭乘桃園客運往石門水庫方向,至三坑站紅橋站(大平)。

心蘭活魚餐廳桃園縣龍潭鄉佳安村十一分16之3號(石門派出所斜對面)/03-4713992

小人國主題樂園/桃園縣龍潭鄉高原橫岡下60-2號/03-4717211